灵活用工听起来是个时髦词,但事实上存在已久。根据招聘公司MichaelPage《2018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速览报告》显示,美国的灵活用工占比已达到40%,这个数字在英国、德国分别是35%和40%。在中国,这一比例目前不到15%,但基于2600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有96%的人有意向考虑灵活用工工种。
这似乎传达出这样的信号,灵活用工还有很广阔的市场。它不仅存在于基础性的工种,在企业中高层也可以得到广泛施展。
因为灵活用工更加看重硬性条件,他们也无需为企业文化等问题大伤脑筋。MichaelPage(中国)副总监骆静流表示,这是灵活用工与长期雇佣的一个巨大差别。
印证的例子并不少见。就在不久前,MichaelPage接到一家国内企业的需求。这家公司正在快速发展中,需要一名人力资源总监在3个月内主导人才架构调整。由于对技能要求很高,MichaelPage在筛选中便围绕这类标准展开。这为双方节省了大量时间。
但对于从事基础性或者事务性工作的劳动者而言,情况可能正好这些人群需要从工作中获得稳定薪酬和牢固的职业机会,恰恰与灵活用工的本质背道而驰。骆静流就提到,候选人必须做好项目无法衔接的准备。如果解决不好,伤害将成倍数地落在这些不富裕的社会经济群体头上。
围绕灵活用工产生的另一个巨大的问题是,由于工作条款改变,过去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通常被模糊处理,用工者不得不自讨腰包,甚至面临没有养老或医疗保险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非典型就业、新就业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更加松散,收入水平不易跟踪,不同地区在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和实施也存在差异,将导致权益保障的难度增大。
这部分议题关乎劳工权益,涉及更深层次的法律建设、监管和机制改良。一个典型的范例是叫车服务公司优步(Uber)。这家公司近日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中败诉。长期以来,他们将司机视作个体经营者,无权享受低工资和带薪休假等福利。这引起了司机的普遍不满。
就上述层面而言,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可关注宏展财务,灵活用工意味着一个没有保障且充满风险的就业世界,人们也难以从中获得职业安全感。它又勾勒出一幅引人入胜的就业自由图景。
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