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牛逼的人,35岁靠一个小程序,年入八位数,牛吧。我解析过他几十次,每次我都为他的商业逻辑深深的折服。
今天我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拆解一下,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润供大家思考。
这个人呢,姓邓,我们叫他邓总,做社区服务的。他的做法跟所有人都不一样,它基于社区化场景,邻里社交,邻里互帮互助,做了一个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就是很多社区的成员都可以发布自己的职业技能,用户可以下单,选择有技能的人员去完成你的服务。比如家政、保洁、家电维修、家教等。还有一些你想不到的需求,比如代扔垃圾,已经成为产业化了,一栋楼一栋楼的包楼。发这种需求的大部分是九零后、零零后和一部分八零后儿,接单抢单的大部分都是六零后、七零后。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需求,比如陪老年人去看病、接送孩子、代遛狗等等各种各样的需求,通过这样一个小程序接单的用户,一个月收入可以达到上万元。
他们可以在社区里面自由就业。由创业者自由从业,只要通过自己的技能,本身服务好邻里,就会有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金饭碗。
比如一位67岁的蒋阿姨,她之前在小区里只靠捡纸壳,每个月只能卖300来块钱,但通过这个平台,他在小区里面给邻居做服务,现在他一个月能收入好几千。
通过四年多的努力,现在邓总的平台已经覆盖了全国1000多个社区,每个覆盖的社区渗透率高达80%以上。
目前全国小区里面的刚需用户高达6亿多,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那是1000多个社区。
跟社区的物业怎么配合呢?他现在就相当于一个三者赋能,因为大部分物业目前做的基本都是基础的硬性服务,更偏向于管理。邓总是通过不收钱,不收物业费,主攻服务,服务好业主来赚钱。
那资金怎么分配呢?因为真正提供服务的还是社区里面的提供服务的服务者,他们会拿一大部分;物业如果是平台的合作伙伴,他会有一小部分收益;而邓总的收益更多的是订单的佣金,比如讲阿姨提供跑腿服务比如说三块钱,那么这三块钱里面邓总只抽10%,这10%里面,总部大概是20%,城市合伙人30%,小区CEO是就是小区管理者是50%。
除了订单、佣金,他招代理也赚钱,代理招得越多,就越多人帮他赚钱。一个小区代理收一万九千八。多个小区,邓总总共收了多少钱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是在研究如何把商品卖出去。但商品的本质背后是服务,基于社区的熟人经济。
通过付出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它实际上是将服务体系做成了独立社区闭环。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是商业思维,你们仔细品品,真的太牛了。
那么这个思维如何运用在你的行业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