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卡、盘串、火漆印章...这些全新的兴趣爱好似乎成了小朋友之间一种崭新的“社交礼仪”。
盘串?
和中年盘的珠子不同,小朋友的手工串珠是由丰富多样的彩色珠子组成,许多珠子的图案甚至还是纯手绘的,通过随意拼接成各种样式,处处都有手工创作的痕迹。小学生们不仅用它来做手链、项链、戒指等饰品,还时常揉搓,一边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以此达到解压的目的。
这种手工文创不仅受到10后的青睐,90后、00后、甚至是奶奶辈的也没有抵挡住诱惑,究竟是什么魔力,让三代人纷纷入坑一个小众爱好?
一娃入坑,带动全家氪金
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监督,这也让孩子们的爱好很快可以感染全家,发展成为整个家庭的爱好。
01
中国式手账vs宝妈经济
中国式手账强调记录、定制化,还要兼具治愈、解压、个性等多种功能,不仅符合宝妈经济的消费特征,也符合银发一族的休闲偏好。带动了不少宝妈加入行业,成为相关用品卖家或KOL博主,毕竟她们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也*懂孩子和同龄人的消费需求。



在小红书上,有“被迫营业”的文创奶奶,随时开箱分享*流行的手作好物;还有把手账带去月子中心的新手宝妈……引发了许多关注和讨论。


02
小众爱好,如何渗透三代人
在《2022-2028中国文具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文具市场的规模目前已达到1638.91亿元。快速增长的背后一方面离不开传统文具产品的升级更新,另一方面也来自像手账、咕卡等等这类新兴文创类文具的带动。




小众爱好在一次次破圈里带来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也丰富着文具市场的品类结构,赋予了产品更多个性化和时尚感的属性。当代表着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潮流文化不断兴起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小众圈层中涌动的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特别是学生和女性消费群体,更青睐设计精良、新颖亮丽的产品,在超越了实用性特点的文具也能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和礼品,可谓一举两得。



当新中产成为生活消费的主力军,潮流新消费的阵地正在转向更年轻的“10后”们。 基于文具市场的手工消费正在10后之间风靡。与之相关的手串、胶带、贴纸、本子、彩色笔、便签、火漆、印章等等成为近一年来增长显著的潮流消费品。
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围绕这一产业链的生产厂商、画手、网红博主、网店、电商主播、实体店、集市、团长等等各种角色也愈加丰富。 孩子们的爱好更容易带动和刺激家庭消费,新一轮潮流消费正在开启。
03
亲子经济,加速家庭消费升级

在北上广等城市几乎每周都有多场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集市,手账区社团直参、官方寄售社团、咕卡、特材、印章、分装、插画、文创周边等应有尽有,还有手作饰品、编织、原创黏土、原创机器人、奶油胶DIY以及扭扭棒手作等,成为节假日家长与孩子线下休闲的好去处。
手工消费横跨三代人,消费现象背后的家庭消费实际上是未来新零售时代实体商业回归的支点。这类形式的消费拉动客流、带动消费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为“1(或2或3)+2+4”的主流家庭结构决定了亲子业态能与其他以成人消费为主的业态进行深度捆绑,从而为展会、集市等线下活动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
CSF文化会今年特别推出的W1文创IP、礼品和益智类产品精品馆,并推出CSFxSJMarket文创市集、DIY手工坊等着眼年轻及家庭端消费群体的活动,均成功落地且获得了较好的口碑,明年还将有哪些新尝试呢?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