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税务局是怎么发现企业偷逃税的?|静安区会计代理记账
经常有人问类似的问题:我们企业很小,税务局怎么会关注到我呢?为什么别人家的企业好几年都不会被查,我的企业却经常被税务局光顾?为什么我会被税务局抽查到?
在金税四期背景下,作为企业而言,很有必要知晓税务局一些稽查、预警信息,并做好对应的涉税风险防范。,我们就跟大家聊一下这个问题,带大家看看税务局是怎么发现企业涉嫌偷逃税的,供大家参考。
一、税务局通过哪些方式,来发现企业涉嫌偷逃税?
税务局发现纳税人偷逃税的方式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只能跟大家简单聊一下常见的和公开的一些方式。
1、依靠强大的金税系统和针对各种风险点设计的预警模型。
无论现在的金三,还是以后的金四,其实都是围绕着纳税人的各种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比对,发现其中异常,筛选出来风险指数较高的企业,进行的核查或稽查。
为了方便分析比对,和筛选的性、及时性等原因,税务局依托各种税务**制定了各式各样的预警模型。如果企业的某个**,超出一定的阈值,可能就会被通知说明原因,甚至让企业财务负责人抱着资料到税务局核查。
比如,常见的比对**可能包括:财务报表的数据与特征变动,纳税申报表各项数据的关联比对,发票信息的逻辑监控,收入、成本、费用等变动率……
值得一提的是:有着各种先进技术加持的金税四期,在性、及时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涵盖数据的范围也更广,并且具备一定的智能化。
实务中,税务局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但流程层面上的东西大致如下:
步,收集海量的纳税人数据。
第二步,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
这个你可以理解为,对于某个人、某个企业,甚至某个行业,进行的“税务体检”。
就是根据不同的环节、不同的税种、不同的风险**,运用各种预警模型,对纳税人的各项数据进行扫描、分析和比对,并评定标识上风险等级等各类标签。
第三步,根据风险等级和纳税人标签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在税务系统中,每个纳税人,都有对应的风险等级和税务画像。其中,评定为无风险的纳税人,基本不打扰对于轻微风险的纳税人,会进行提醒、督促,对于中高风险的纳税人或涉税疑点,则进行纳税评估,以及税务稽查。
比如,福建税务局,就曾通过外部数据发现某上市公司股东发生了变化,但通过金三系统比对却没有发现股权**相关的申报信息,于是对该企业进行了税务检查,并终查补了6000多万税款。
2、特定的异常行为,引发预警,并可能引来稽查。
确切的说,这个也是属于风险模型预警之中的,值得单独拿出来细说一下。常见的一些特定的异常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企业在凌晨等非正常时间开票,企业购买的明显是家庭用品的产品比如儿童车,取得专票并抵扣进项,企业水电耗费异常,企业长期亏损或长期税负率明显偏低,企业的注册地址异常,比如命名是生产型企业注册地却是在写字楼,企业的法定代表等年纪明显偏大……
这些异常行为,往往成为税务局查处涉税违法行为的突破口。比如,深圳某实业发展公司等31家公司,连续几个月,都是在深夜和凌晨开具发票,且短时间内就将当月可开发票数量一次性全部开具完毕,结合其他疑点和证据,税务局查处了一个虚开发票的犯罪团伙。
3、其他部门线索推送。
信息共享,大家并不陌生。多个部门之间,共享的内容,不仅包括一些基础数据,还可能会包括一些可疑情况。
比如,根据规定,金融机构需要将可疑交易和大额交易上报给人民银行。而银税互联机制下,一些涉税的风险项可能会被人民银行推送给税务机关。对于企业而言,需要重点关注会被重点监管的3种行为:
以下6种情况,企业也需要小心: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有些人传金税四期上线后,税务局可以随时查看企业法人等相关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这种说法是十分不准确的。
即便金税四期之下,税务、银行、海关、工商等信息联网共享,但税务局想要查看企业或个人的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一般都是企业或个人存在涉税违法行为的时候,且要经过县级以上税务局长批准才行。
4、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协查。
可以简单理解为,自己企业可能本身没啥问题,跟有问题的企业有联系,查有问题企业的时候,顺带查到了自己。
为常见的就是,查虚开发票的时候,作为受票方就会连带被查。这种情况,一般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就是定位某笔交易、某个流水、某个合同等。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虚开虚抵等涉税违法行为,可能会被深入检查。
5、企业因为有人举报被查。
这种方式比较传统,目前来看,却是税务稽查案件来源占比很高的一种。
一般情况,举报信息提交后,税务局会对举报的线索进行核实,如果事实清楚,证据齐全,一般就会立案进行稽查。
至于举报的人,可能是消费者,可能是员工(尤其财务人员),可能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合作客户,或者是公司股东。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对方确实掌握了比较准确的涉税违法事实,并且拿到了足以支撑的证据材料的话,基本无解。甚至不排除,税务局通过已掌握的涉税违法行为,挖出更多的涉税违法行为。
6、税务局进行的专项检查、例行检查、定向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