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的检测项目指标如下:
化学成分:
主要元素:包括碳(C)、硅(Si)、锰(Mn)、硫(S)、磷(P)等。例如,一般碳素铸钢中,碳含量在 0.15%-0.60%之间,硅含量在 0.20%-0.80% 之间,锰含量在 0.30%-1.00% 之间,硫和磷含量通常要求较低,分别不超过 0.04%和 0.04%。
合金元素:根据铸钢的种类和用途,可能含有铬(Cr)、镍(Ni)、钼(Mo)、钒(V)等合金元素,其含量也因具体钢种而异。比如,某些低合金铸钢中,铬含量可能在0.5%-2.0% 之间,镍含量在 0.5%-3.0% 之间等。
力学性能:
强度指标:
抗拉强度:反映铸钢在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Zui大应力,单位为兆帕(MPa)。不同类型的铸钢抗拉强度要求不同,如一般铸钢的抗拉强度可能在400MPa - 800MPa 之间。
屈服强度:是铸钢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对于一些对变形要求较高的铸钢件,屈服强度是重要指标,单位为 MPa。例如,某些铸钢的屈服强度要求不低于 250MPa 。
塑性指标:
断后伸长率:指铸钢在断裂后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长度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它反映了铸钢的塑性变形能力,一般铸钢的断后伸长率在 10%- 30% 之间。
断面收缩率:是铸钢在断裂后断面缩小的面积与原始断面面积的比值,也是衡量铸钢塑性的指标,通常在 15% - 40% 之间。
韧性指标:
冲击吸收功:通过夏比冲击试验测定,是铸钢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能量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例如,一些承受冲击载荷的铸钢,冲击吸收功要求较高,可能在20J - 100J 以上。
金相组织:
晶粒度:评估铸钢晶粒的大小和均匀程度。晶粒度通常分为不同等级,如 1 - 8级或更细的级别,等级越高,晶粒越细小均匀。一般希望铸钢具有适中的晶粒度,以保证良好的综合性能。
组织形态:常见的铸钢组织有珠光体、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等,不同的组织形态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例如,珠光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塑性;铁素体组织塑性较好,但强度相对较低;马氏体组织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
夹杂物:检测铸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如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等)、数量和分布情况。夹杂物的存在会对铸钢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如降低韧性、增加疲劳裂纹源等。通常对夹杂物的评级有一定标准,根据夹杂物的大小、数量和分布进行评级,一般要求夹杂物级别较低。
无损检测:
超声波检测:用于检测铸钢内部的缺陷,如气孔、缩孔、夹渣、裂纹等。检测指标包括缺陷的位置、大小、形状和数量等。例如,对于重要的铸钢件,不允许存在较大尺寸的内部缺陷,如直径超过一定尺寸的气孔或深度超过一定范围的裂纹等。
磁粉检测:主要检测铸钢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如裂纹、折叠等。通过观察磁粉在缺陷处的聚集情况来判断缺陷的存在,对缺陷的长度、宽度等有一定的检测要求。
渗透检测:用于检测铸钢表面开口缺陷,如表面裂纹等。检测结果以是否有渗透剂渗出并显示缺陷痕迹来判断,对缺陷的尺寸和形状有相应的评估标准。
尺寸及外观:
尺寸精度:包括铸钢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直径、厚度等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例如,对于某一具体尺寸的铸钢件,其长度允许偏差可能为±1mm,直径允许偏差可能为 ±0.5mm 等,具体数值根据铸钢件的用途和设计要求确定 。
表面质量:检查铸钢件表面是否有裂纹、砂眼、气孔、粘砂、冷隔等缺陷。对表面缺陷的大小、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例如,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裂纹,砂眼和气孔的直径不得超过一定尺寸,且在一定面积内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值等。
内部气孔:检测铸钢内部气孔的大小、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气孔率等指标。气孔的存在会降低铸钢的致密性和强度,一般根据铸钢的用途和要求,规定允许的气孔大小和数量范围,以及气孔率的上限值。例如,某些铸钢件要求气孔直径不超过1mm,在单位体积内的气孔数量不超过特定值,气孔率不超过 5% 等。
裂纹检测:检查铸钢件是否存在裂纹,包括表面裂纹和内部裂纹。裂纹是铸钢件中Zui危险的缺陷之一,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裂纹(如热裂纹、冷裂纹等),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有所不同。通常不允许铸钢件存在明显的裂纹,对于一些关键部位的铸钢件,对裂纹的检测要求更为严格,可能采用多种检测手段进行综合检测。
硬度:通过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或维氏硬度等测试方法来测定铸钢的硬度值。硬度指标反映了铸钢的强度和耐磨性等性能。不同的铸钢件根据其使用要求,有相应的硬度范围要求。例如,某些耐磨铸钢的硬度可能在HRC 50 - 60 之间,而一般结构用铸钢的硬度则相对较低,可能在 HB 150 - 250 之间。
残余应力:检测铸钢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残余应力可能导致铸钢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开裂等问题。一般采用应力测试方法,如 X射线衍射法、盲孔法等进行测量,根据铸钢件的使用环境和要求,确定允许的残余应力范围。对于一些对尺寸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铸钢件,残余应力应控制在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