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等级保护?
做等级保护,需要遵循等级保护的基本原则,即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综合施策、主体责任、协同推进。
分级分类,是指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和安全风险,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一级至五级,一级低,五级高,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应当采取不同程度的安全保护措施。
动态管理,是指根据信息系统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和安全保护措施,保持信息系统的安全状态与安全需求的一致性。
综合施策,是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法律措施等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和层面,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主体责任,是指信息系统的所有者、运营者、使用者、提供者等各方,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保护措施。
协同推进,是指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社会团体、机构等各方,应当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等级保护的实施。
做等级保护,需要遵循等级保护的基本流程,即确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方案、实施安全保护、评估安全效果、持续安全改进。
确定安全等级,是指根据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业务数据、业务流程、业务环境等因素,综合评估其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影响程度,确定其安全等级。
制定安全方案,是指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参照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符合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安全需求的安全保护方案,包括安全组织、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内容。
实施安全保护,是指按照安全保护方案,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安全加固、安全监测、安全防护、安全应急等操作,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评估安全效果,是指通过自查自评、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查和验证,发现安全问题和安全漏洞,提出安全改进建议。
持续安全改进,是指根据安全评估的结果,及时修复安全问题和安全漏洞,完善安全保护措施,提升安全水平,形成安全保护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