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抗干扰试验介绍、整改、标准
辐射抗干扰测试介绍:
定义:辐射抗干扰测试,也称辐射敏感度测试,是电磁兼容性(EMC)测试的基本项目之一,用于衡量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受到辐射影响时,抵御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
测试目的: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来评价电气和电子产品或系统的抗射频辐射电磁场干扰的能力,确保设备在存在各种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仍能正常工作,不受外界射频电磁场的影响而出现性能下降、误动作或故障等问题。
测试仪器:
信号发生器:具备带宽、调幅功能、自动或手动扫描功能,扫描点上的留驻时间可设定,信号的幅度能自动控制等,用于产生所需的电磁辐射信号。
功率放大器:在规定的测试距离(如 1m 法、3m 法或 10m法,对于小产品也可采用 1m 法测试,但当 1m 法和 3m 法的测试结果有出入时,以 3m法为准)下,能达到标准规定的场强,以模拟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
天线:不同的频段下使用双锥和对数周期天线,国外已有在全频段内使用的复合天线,用于发射电磁辐射信号。
场强测试探头:用于测量测试区域内的电磁场强度,以确保满足测试要求。
场强测试与记录设备: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场强数据和被测设备的反应,以便后续分析。
测试环境:通常在电波暗室中进行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电波暗室能够有效地屏蔽外界的电磁干扰,提供一个纯净的测试环境。
辐射抗干扰整改:
屏蔽:
加屏蔽罩:对于设备中的敏感部件或电路模块,可以使用金属屏蔽罩进行屏蔽。屏蔽罩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密封性,能够有效地阻挡外部电磁辐射的进入。例如,在电脑主板上的一些关键芯片周围,可以添加金属屏蔽罩来提高其抗辐射干扰能力。
外壳屏蔽:设备的外壳也应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如果外壳是非金属材料,可以在其内部或表面添加金属涂层或金属网,以增强屏蔽效果。
PCB 走线布局屏蔽:在 PCB设计中,合理规划走线布局,尽量将敏感信号线与其他信号线分开,并在敏感信号线周围增加接地屏蔽层,减少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外部电磁辐射的影响。
滤波:
电源滤波:在设备的电源入口处添加滤波器,如电容滤波器、LC滤波器等,对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信号进行滤除,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纯净度。这可以减少通过电源线路进入设备的电磁干扰。
信号滤波:对于信号线路,可以在信号输入端或输出端添加滤波器,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根据信号的频率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和干扰信号。
接地:良好的接地是提高辐射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措施:
单点接地:适用于低频电路,将信号地线与电源及安全地线隔离,在电源线接大地处单点连接,可防止工频电流及其他杂散电流在信号地线上各点之间产生地电位差。
多点接地:适用于高频信号,当接地导体长度超过Zui高频率 1/8波长时,需要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并设置一个等电位接地平面,以确保接地的有效性。
增加吸收材料:在设备内部或表面添加吸波材料,如铁氧体材料、磁性材料等,这些材料能够吸收部分电磁辐射能量,减少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辐射超标电磁波频率必须在所使用的吸波材料所吸收电磁波频率范围之内,否则吸波法会失效。
优化布线:
缩短走线长度:尽量缩短信号线的长度,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干扰。避免信号线过长形成天线效应,接收外部电磁辐射。
避免平行走线:信号线之间应尽量避免平行走线,以减少线间的耦合电容和电感,降低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如果无法避免平行走线,可以采用正交布线或增加线间距的方式来减小干扰。
辐射抗干扰标准:
:
IEC61000-4-3: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的标准。规定了测试的等级、测试方法、测试设备以及测试程序等内容,是全球范围内广泛认可的辐射抗干扰测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