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T11334钼钨系高速钢的化学成分对其加工工艺的影响
## 一、切削加工工艺
1. **硬度与切削速度**
-钨(W)和钼(Mo)是T11334高速钢中重要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WC),钼与碳形成碳化钼(MoC),这些碳化物具有高硬度。高硬度的碳化物使得T11334高速钢本身硬度较高,在切削加工时,能够承受较高的切削速度。例如,当切削硬度适中的合金钢时,由于其化学成分带来的高硬度,切削速度可以比普通高速钢提高20%- 50%。
-钒(V)在钢中形成碳化钒(VC),VC同样具有高硬度且颗粒细小。这些细小而坚硬的碳化物提高了钢的整体硬度,有助于在高速切削时保持刀具的切削刃形状,从而允许更高的切削速度。
2. **耐磨性与刀具寿命**
-钨、钼、钒形成的碳化物在刀具刃口处起到耐磨的作用。在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存在强烈的摩擦,这些碳化物能够抵抗磨损。例如,在连续切削硬度为HRC40- 50的钢材时,由于化学成分带来的良好耐磨性,刀具的使用寿命可比普通高速钢刀具长30% - 80%。
-铬(Cr)主要作用是提高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但也有助于提高钢的整体硬度和耐磨性。在切削加工中,一定程度上也能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3. **韧性与切削力**
-钼的加入有助于细化晶粒,提高钢的韧性。在切削时,T11334高速钢能够承受较大的切削力。例如,在粗加工时,较大的切削力作用下,由于钼细化晶粒提高了韧性,刀具不会轻易发生折断等损坏情况。
-铬提高钢的淬透性,使钢在淬火处理后获得均匀的组织,这也有助于提高钢的韧性,从而稳定地承受切削力。
## 二、热加工工艺
1. **锻造工艺**
-钼和钨在锻造过程中对晶粒大小有影响。钨的存在使得钢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防止晶粒过度长大。而钼能够细化晶粒,两者共同作用可以使锻造后的T11334高速钢组织更加均匀。例如,始锻温度一般在1050- 1100°C左右,终锻温度不能过低(通常应在900 -950°C以上),在这个锻造温度范围内,钼和钨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控制晶粒的生长,合适的锻造比(如3 -5)能够破碎铸态组织中的粗大碳化物,使锻造后的组织更加均匀。如果锻造温度过高或锻造比过大,可能会导致晶粒长大,影响钢的性能;如果锻造温度过低或锻造比不足,则无法有效改善铸态组织。
2. **热处理工艺**
- **淬火工艺**
-钨、钼、铬等合金元素在淬火过程中影响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T11334高速钢的淬火温度通常在1180 -1220°C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合金元素能够充分固溶到奥氏体中。例如,钨和钼的存在使得更多的合金元素能够在淬火温度下固溶到奥氏体中,从而在冷却后形成更多的马氏体等硬质相。如果淬火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奥氏体晶粒长大,降低钢的韧性;如果淬火温度过低,则合金元素固溶不充分,影响钢的硬度和红硬性。
- **回火工艺**
- 回火是稳定T11334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工序。回火温度一般在550 -650°C之间,需要进行多次回火(通常2 -3次)。钨、钼等合金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在回火过程中能够阻碍位错运动,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如果回火不充分,钢中会残留较大的淬火应力,容易导致刀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