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36钴钼钨系高速钢的特定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锻造工艺
- **钢锭准备**
-**质量检验**:要对M36高速钢的钢锭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钢锭内部无明显的缺陷,如裂纹、气孔等。例如,采用超声波探伤等无损检测方法对钢锭进行全面检测。
- **加热处理**:将检验合格的钢锭加热至合适的锻造温度范围。一般来说,始锻温度控制在1050 -1100°C左右,这个温度区间能保证钢锭具有良好的塑性,便于后续的锻造操作。
- **锻造操作**
-**采用多向锻造**:通过多向锻造的方式,使钢锭在不同方向上受到压力作用,从而改善钢材内部的组织结构,使其更加致密均匀。例如,先进行镦粗操作,将钢锭在轴向方向上压缩,再进行拔长操作,使钢材在径向方向上延伸。
-**控制锻造比**:锻造比是衡量锻造过程中金属变形程度的指标。对于M36高速钢,通常将锻造比控制在5 -8之间,以确保钢材内部的合金元素分布均匀,细化晶粒,提高钢材的综合性能。
### 热处理工艺
- **退火处理**
- **目的**:消除锻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降低钢材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 **工艺参数**:一般将钢材加热至850 -880°C,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保温时间根据钢材的尺寸和装炉量等因素确定,通常为2 - 4小时。
- **淬火处理**
- **加热**: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通常在1180 -1220°C之间,使钢中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加热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产生过大的热应力。例如,采用分段加热的方式,先在较低温度下预热,再升至淬火温度。
-**冷却**:采用油冷的方式进行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淬火冷却时要注意控制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淬火裂纹。
- **回火处理**
- **多次回火**:为了消除淬火内应力,稳定组织,提高韧性,需要进行多次回火。一般在550 -570°C进行3 - 4次回火,每次回火保温时间为1 - 2小时。回火后空冷至室温。
### 切削加工工艺
- **刀具选择**
-**刀具材料**:选用硬质合金刀具,因为硬质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能够满足M36高速钢切削加工的要求。例如,常用的YG类硬质合金刀具,其硬度高,适合加工高强度的钢材。
-**刀具几何形状**:刀具的前角、后角、刃倾角等几何参数要根据加工要求和钢材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一般来说,前角取5° -10°,后角取8° - 12°,刃倾角取-5° - 5°。
- **切削参数选择**
- **切削速度**:切削速度一般控制在30 - 50m/min左右,过高的切削速度会导致刀具磨损加剧,过低则会影响加工效率。
- **进给量**:进给量根据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进行调整,一般在0.1 - 0.3mm/r之间。
- **切削深度**:切削深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 - 3mm之间,以免产生过大的切削力,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 磨削加工工艺
- **砂轮选择**
-**磨料**:选用立方氮化硼(CBN)砂轮,CBN磨料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有效地磨削M36高速钢。
- **粒度**:粒度根据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进行选择,一般在60 - 120目之间。
-**硬度和结合剂**:砂轮的硬度和结合剂要根据钢材的硬度和磨削要求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砂轮的磨削性能和使用寿命。
- **磨削参数选择**
- **磨削速度**:磨削速度一般在30 - 50m/s左右,过高的磨削速度会产生大量的磨削热,导致工件表面烧伤。
- **进给量**:进给量一般在0.01 - 0.03 mm/双行程之间。
- **磨削深度**:磨削深度一般在0.005 - 0.01mm之间,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