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废水和制药废水是两种具有不同特性的工业废水,它们的处理方法也各有侧重。以下分别对这两种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造纸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主要来源于制浆、造纸和纸加工等生产过程,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悬浮物、化学药剂等。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
格栅除渣:利用格栅的间隙拦截废水中较大的固体杂物,如纸张碎片、纤维束、木屑等。格栅的栅条间距可以根据废水的成分和后续处理要求进行选择。
沉淀:根据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到池底。造纸废水的沉淀过程分为初次沉淀和二次沉淀,初次沉淀主要去除较大的悬浮物,二次沉淀用于去除生物处理后的剩余污泥等。
气浮:通过向废水中注入微小气泡,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如细小纤维、油滴等)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到水面,用刮渣设备将浮渣去除。
化学处理
混凝沉淀: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和助凝剂(如聚丙烯酰胺),使废水中的细小颗粒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体,通过沉淀去除。
中和:造纸废水可能呈酸性或碱性,需要用碱性或酸性物质将废水的pH值调节到接近中性。常用的中和剂有石灰、氢氧化钠、硫酸等。
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常用的好氧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厌氧生物处理: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对于高浓度的造纸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有机物浓度,还能产生沼气作为能源。
深度处理与消毒
深度处理:采用砂滤、活性炭过滤、膜分离技术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杂质,提高水质。
消毒:如果处理后的废水需要回用或排放,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等。
二、制药废水处理
制药废水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药物残留、悬浮物和有害微生物,其处理方法同样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
格栅过滤:通过物理阻隔作用,将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拦截下来。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逐渐沉降到底部,通过排泥系统将其去除。
化学处理
混凝沉淀: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物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
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的物质。例如,利用芬顿试剂(二价铁离子和过氧化氢)产生的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可以氧化分解废水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
氧化:针对传统氧化方法难以处理的难降解有机物,氧化技术如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等被广泛应用。这些技术能够产生具有更强氧化性的自由基,从而破坏有机物的结构,使其转化为小分子无机物或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
生物处理
好氧处理: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通过氧化分解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常用的好氧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厌氧处理: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和甲烷等气体,降低废水的COD含量。厌氧处理单独使用时往往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常与好氧处理结合使用形成“厌氧+好氧”的组合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