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检测范围
包括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受话器外置式助听器等各种不同款式和类型的助听器。
助听器检测标准
GB/T 14199-2010《电声学 助听器通用规范》
GB/T 25102.100-2010《电声学 助听器 第 0 部分:电声特性的测量》
GB/T 25102.7-2017《电声学 助听器 第 7 部分:助听器生产、供应和交货时质量保证的性能特性测量》
IEC 60118 系列标准
助听器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说明
1、检测周期及费用: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样品数量、测试项目、检测方法、上门流程等。一般检测周期为3-15个工作日,支持加急处理。关于收费多少可联系客服安排检测工程师准确报价。
2、检测地址:本检测机构总部上海,各省分设检测实验室,包括合肥、南京、苏州、杭州、济南、沈阳、太原、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西安、重庆、成都、长沙、广州、深圳、武汉等多地,根据实验室仪器排单就近送样,支持上门取样。
3、检测资质:本机构已获CMA、CNAS资质认可,可向社会各界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本报告全国认可,可做司法依据,具备法律效益。
以下是助听器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和检测范围的相关信息:
助听器检测项目
1、外观和结构检查:
零部件装配:检查助听器的零部件是否装配齐全、连接牢固,比如耳钩与受话器的连接是否可靠等。
外观缺陷:查看产品表面有无毛刺、飞边、凹陷、划痕等影响外观和使用的缺陷。
标志和包装:检查产品外壳上是否有制造厂名称或注册商标、产品型号等信息;销售包装上是否有制造厂商的名称、地址、电话、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等内容。
2、基本电声性能检测:
Zui大声输出(OSPL90):测量助听器在特定输入信号下,输出声压级达到稳定状态时的Zui大值,确保输出声音的强度能够满足用户的听力补偿需求。
满档声增益:反映助听器对输入声音的放大能力,是衡量助听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等效输入噪声级:检测助听器在没有输入信号时自身产生的噪声水平,噪声过大会影响用户对声音的聆听和理解。
总谐波失真:衡量助听器对声音放大后的失真程度,失真越小,声音的还原度越高,音质越好。
频率响应范围:确定助听器能够处理的声音频率范围,频率响应越宽,用户能够听到的声音信息就越丰富。
额定电源电流消耗:评估助听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耗电量,这对于助听器的电池使用寿命和使用成本有重要影响。
感应拾音线圈Zui大灵敏度(若适用):对于带有感应拾音线圈功能的助听器,需检测其对磁场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3、电声特性检验:
综合频率响应和基本频率响应:考察助听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声音放大特性,以确保在各个频率段都能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听力补偿。
音调控制器位置对助听器基本频率响应的影响:检验音调控制器在不同位置时,助听器的频率响应是否发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增益控制器位置对基本频率响应的影响:测试增益控制器的位置调整对助听器声音放大效果的影响,保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音量。
增益控制特性:评估助听器的增益控制功能是否稳定、可靠,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能否准确地调整声音的放大倍数。
电池或电源电压变化对满档声增益和 OSPL90的影响:检测电池或电源电压波动时,助听器的满档声增益和Zui大声输出是否保持稳定,避免因电压变化导致声音输出异常。
电池或电源内阻的变化对满档声增益的影响:研究电池或电源内阻的变化对助听器声音放大能力的影响,确保在不同的电源状态下助听器都能正常工作。
4、功能及性能测试:
真耳分析:在真耳近鼓膜处进行声学测量,测试裸耳状态下未戴助听器时和佩戴助听器后耳道内的实际声压值之差,即真耳插入增益(介入增益),包括真耳未助响应/ 增益、真耳有助响应 / 增益、真耳堵耳响应 / 增益、真耳 - 耦合腔差异等项目。
言语识别率测试:评估用户佩戴助听器后对不同声音的识别能力,判断助听器对言语声音的处理和放大效果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交流需求。
助听听阈测试:测量用户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改善情况,确定助听器在不同频率下对听力的补偿效果。
声导抗测试:主要用于检测中耳的功能状态,判断中耳是否存在异常,如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因为中耳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助听器的使用效果。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适用于特殊人群):常用于不能配合主观测试的人群,如儿童、智力障碍者等,评估听神经和脑干的功能,为助听器的适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