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依据 QB/T1044-1991(2017)《印刷开槽机》 标准对检测项目的详细介绍:
1.速率
目的:测试机器在单位时间内的大生产速度,确保效率与稳定性匹配。
检测方法:
· 工具:计时器、计数器。
· 步骤:连续运行机器1小时,记录完成的纸箱数量(单位:张/小时)。
判定标准:
· 实际速率 ≥标称速率的95%,且运行无卡顿或异常振动。
2.加纸箱规格
目的:验证机器对纸箱尺寸(长、宽、高)的适应能力。
检测方法:
· 工具:卷尺、卡尺。
· 步骤:输入不同规格的纸板(如小/大尺寸),测试进纸和成型是否顺畅。
判定标准:
· 设备能稳定处理标称范围内的纸箱规格,无卡纸或定位偏差。
3.切槽宽度
目的:确保开槽刀切割的槽口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方法:
· 工具:游标卡尺或激光测距仪。
· 步骤:随机抽取10个槽口,测量实际宽度。
判定标准:
· 宽度偏差 ≤±0.2mm(如标称3mm,实测范围2.8~3.2mm)。
4.压痕开槽距离
目的:检测压痕线与开槽位置的间距精度,保证纸箱折叠效果。
检测方法:
· 工具:卷尺或影像测量仪。
· 步骤:测量压痕线中心到槽口边缘的距离。
判定标准:
· 距离偏差 ≤±0.5mm。
5.压痕宽度
目的:验证压痕的宽度均匀性,防止纸板断裂或折叠不良。
检测方法:
· 工具:显微镜或光学投影仪。
· 步骤:观察压痕线截面,测量宽度。
判定标准:
· 宽度均匀,偏差 ≤±0.1mm。
6.有效印刷面积
目的:确保印刷区域覆盖纸箱设计范围,无漏印或偏移。
检测方法:
· 工具:卷尺、标准模板。
· 步骤:对比印刷图案与设计图纸,测量边缘留白。
判定标准:
· 有效印刷区域偏差 ≤±1mm。
7.瓦楞纸箱厚度
目的:检测纸板厚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影响开槽和压痕质量。
检测方法:
· 工具:数显测厚仪(精度0.01mm)。
· 步骤:随机抽取10张纸板,测量中心及四角厚度。
判定标准:
· 厚度偏差 ≤标称值的±5%(如标称3mm,实测2.85~mm)。
8.重复精度
目的:验证机器连续工作时,关键动作(如开槽、压痕)的重复一致性。
检测方法:
· 工具:激光位移传感器、数据记录仪。
· 步骤:连续生产100个纸箱,随机抽取20个检测关键尺寸。
判定标准:
· 尺寸重复偏差 ≤±0.3mm。
9.印刷着墨辊平行度
目的:确保墨辊与印版辊平行,保障油墨均匀分布。
检测方法:
· 工具:千分表、塞尺。
· 步骤:测量墨辊两端与印版辊的间隙差。
判定标准:
· 平行度偏差 ≤0.05mm/m。
10.着墨传墨辊平行度
目的:保证传墨辊与墨辊平行,避免供墨不均导致印刷缺陷。
检测方法:
· 工具:同上。
· 判定标准:
· 平行度偏差 ≤0.05mm/m。
11.上下刀刃侧隙
目的:控制切刀间隙,确保切割边缘平整无毛刺。
检测方法:
· 工具:塞尺。
· 步骤:调整切刀至标称间隙,测量实际间隙值。
判定标准:
· 侧隙范围0.03~0.08mm(根据纸板厚度调整)。
12.切刀硬度
目的:验证刀具材料硬度,确保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检测方法:
· 工具:洛氏硬度计(HRC)。
· 步骤:测量刀刃表面硬度。
判定标准:
· 硬度 ≥HRC58(高速钢刀具)或 ≥HRC 60(硬质合金刀具)。
13.轴承温升
目的:监测轴承运行温度,防止过热导致润滑失效或损坏。
检测方法:
· 工具:红外测温仪。
· 步骤:满载运行2小时后测量轴承表面温度。
判定标准:
· 温升 ≤40℃(环境温度+40℃),高温度 ≤80℃。
注意事项
1. 测试顺序:先静态检测(刀具硬度、平行度),再动态运行测试(速率、温升)。
2. 材料适配:纸板厚度与刀具间隙需匹配,避免切刀过度磨损。
3. 安全操作:检测时需停机调整刀具,防止机械伤害。
实际意义
· 生产效率:速率和重复精度直接影响产能与良品率。
· 印刷质量:墨辊平行度和有效印刷面积决定图案清晰度与一致性。
· 设备寿命:轴承温升和切刀硬度检测可预防关键部件过早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