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依据GB/T5584.1-2020《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扁线第1部分:一般要求》对电工扁线检测项目的详细说明:
1.尺寸(a×b)
· 目的:测量扁线的宽度(a)和厚度(b),确保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 方法:
o 宽度(a):用游标卡尺测量扁线两侧宽度,取平均值。
o 厚度(b):测量扁线中心及两端厚度,取小值作为判定依据。
· 标准要求:尺寸偏差需符合标准中规定的公差范围(如宽度±0.02mm,厚度±0.01mm)。
2.偏差
· 目的:验证实际尺寸与标称尺寸的允许偏差。
· 计算方法:宽度偏差=标称宽度实测宽度−标称宽度×厚度偏差=标称厚度实测厚度−标称厚度×
· 标准要求:偏差范围根据材料类型和尺寸分段规定(如铜扁线宽度偏差±1%)。
3.圆角及圆边半径
· 目的:防止尖锐边缘导致绝缘损伤或安装困难。
· 方法:
o 使用半径规或投影仪测量扁线边缘的圆角半径(R)。
· 标准要求:圆角半径≤0.2mm(铜扁线)或≤0.3mm(铝扁线)。
4.抗拉强度
· 目的:评估材料在拉伸断裂前的大应力。
· 方法:
o 使用拉力试验机拉伸试样至断裂,计算抗拉强度:
[
\sigma = \frac{F_{\text{max}}}{a\times b} \quad (\text{单位:MPa})
]
· 标准要求:
o 铜扁线:硬态(H)≥350MPa,软态(R)≥210MPa;
o 铝扁线:硬态≥150MPa,软态≥80MPa。
5.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2)
· 目的:测定材料在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类似屈服强度。
· 方法:
o 通过拉伸试验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找到0.2%塑性变形对应的应力值。
· 标准要求:铜合金扁线Rp0.2≥250MPa(如青铜合金)。
6.伸长率(δ)
· 目的:评估材料断裂前的塑性变形能力。
· 方法:
o 测量拉伸后标距长度变化,计算伸长率:
[
\delta = \frac{L - L_0}{L_0}\times
]
· 标准要求:
o 软态铜扁线:δ≥25%;
o 软态铝扁线:δ≥15%。
7.弯曲试验
· 目的:验证扁线在弯曲过程中的抗开裂性能。
· 方法:
o 将试样绕芯轴(直径=扁线厚度×4倍)弯曲180°,检查表面是否开裂。
· 标准要求:弯曲后无裂纹或断裂。
8.回弹角
· 目的:评估材料在弯曲后的弹性恢复能力。
· 方法:
o 弯曲试样后释放外力,测量回弹角度。
· 标准要求:回弹角≤15°(高弹性合金需更低)。
9.20℃时直流电阻率(ρ)
· 目的:确保导电性能符合电能传输要求。
· 方法:
o 使用四探针法或双臂电桥测量电阻,计算电阻率:
[
\rho = \frac{R \times a \timesb}{L} \quad (\text{单位:Ω·mm²/m})
]
· 标准要求:
o 纯铜扁线:ρ≤0.017241Ω·mm²/m;
o 纯铝扁线:ρ≤0.028264Ω·mm²/m。
10.平直度
· 目的:防止扁线扭曲或翘曲影响安装。
· 方法:
o 将扁线平铺于平台,测量大翘曲高度(h)与长度(L)的比值。
· 标准要求:平直度≤0.5%(即h/L≤0.005)。
11.表面质量
· 目的:检查表面缺陷,避免氧化、裂纹或划痕影响性能。
· 方法:
o 目视检查:表面光滑、无氧化斑点、毛刺或机械损伤。
o 微观检测: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表面裂纹(深度≤0.01mm)。
· 标准要求:表面无影响使用的缺陷,允许轻微颜色不均。
· 核心标准要求:GB/T5584.1-2020通过11项检测确保扁线在尺寸精度、力学性能、导电性及表面质量上满足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制造需求。
· 关键性能指标:
o 导电性:铜扁线ρ≤0.017241Ω·mm²/m,铝扁线ρ≤0.028264Ω·mm²/m。
o 机械性能:软态材料侧重延展性(如铜δ≥25%),硬态材料侧重强度(如铜抗拉强度≥350MPa)。
· 应用场景:
o 电机绕组:软态铜扁线(高导电、易弯曲);
o 电力母线:硬态铝扁线(高强度、耐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