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株鉴别与纯度检测:通过形态观察(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如糖发酵、酶活性测试)、分子生物学方法(如 16S rRNA 基因测序、基因组分型),确认菌株种类与标注一致性,排查杂菌污染,确保菌株纯度。
活性与功能检测:针对生产用菌株,检测其目标代谢产物产量(如酶制剂菌株的酶活、发酵菌株的产物合成能力)、生长速率(评估繁殖效率)、环境适应性(如耐温、耐酸碱能力),验证菌株生产功能是否达标。
安全性检测:检测菌株是否产生有害代谢物(如毒素、致敏物质),排查是否携带耐药基因(避免环境风险),评估菌株对人体、环境的潜在危害,符合工业安全使用要求。
稳定性检测:通过传代培养试验,监测菌株在连续传代过程中形态、活性、产物合成能力的变化,判断菌株遗传稳定性,避免生产性能退化。
污染控制检测:检测菌株培养体系中是否存在杂菌(细菌、霉菌、酵母菌)、噬菌体(针对细菌菌株),防止污染影响生产效率或产品质量。
国家标准:
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参考微生物计数方法);
GB/T 38480-2020《微生物菌株资源描述规范》(菌株特性描述与检测基础要求);
GB/T 20396-2021《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细菌活性测定 抑菌圈法》(功能菌株活性检测参考)。
行业与专项标准:
QB/T 4489-2013《工业酶制剂 通用检验规则》(酶制剂生产菌株活性检测规范);
HG/T 4750-2014《生物农药 菌株鉴别方法》(微生物农药菌株鉴别依据);
SN/T 2662-2010《进出口食品中微生物菌株鉴定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法》(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
国际参考标准:
ISO 20838-2006《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乳酸菌的计数和鉴定》(菌株计数与鉴别参考);
ASTM E2522-2021《用 16S rRNA 基因测序鉴定细菌菌株的标准指南》(分子鉴别国际 标准),适用于出口相关工业菌株检测。
按应用领域分类:
发酵工业菌株(如酿酒酵母、醋酸菌、乳酸菌,用于食品、饮料发酵);
生物制药菌株(如青霉素产生菌、胰岛素工程菌,用于药物合成);
酶制剂生产菌株(如淀粉酶、蛋白酶产生菌,用于工业酶制造);
环境治理菌株(如降解油污、重金属的功能菌,用于污染修复);
生物农药菌株(如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
按菌株类型分类:包括细菌菌株、酵母菌菌株、霉菌菌株、放线菌菌株,以及基因工程改造的重组菌株。
按检测场景分类:涵盖菌株研发阶段检测(功能验证)、生产应用前检测(纯度与活性确认)、储存过程检测(稳定性监测)、污染事故后检测(杂菌溯源)。
需求沟通与方案确认:委托方(生物制药企业、发酵工厂、科研机构)与检测机构沟通菌株类型、应用场景及检测目的(如菌株鉴定、生产验证、安全评估),机构根据需求匹配标准(如 GB/T 38480、ASTM E2522),明确检测项目、费用与周期。
样品寄送与接收:委托方按无菌要求提供菌株样品(如斜面培养物、菌悬液,标注菌株名称、培养条件),机构核对样品密封性、无菌状态,登记入库后置于适宜条件保存,避免菌株失活或污染。
样品检测与数据记录:实验室在无菌环境下开展检测(如无菌操作接种、分子实验扩增),使用专业设备(如生物显微镜、基因测序仪、酶标仪、发酵罐)完成各项测试,同步记录培养条件、观察结果、检测数据,确保过程可复现。
数据审核与报告出具:技术人员整理检测数据(如测序结果比对、活性数据计算),进行多级审核(检测员自检、微生物工程师复检、审核员终审),确认结果符合标准判定逻辑;审核通过后出具正式报告,标注检测项目、结果及是否符合对应标准或委托方要求。
报告交付与售后支持:机构以电子或纸质形式交付报告,若委托方对结果有疑问(如菌株鉴别不符、活性不达标),提供技术解读(如杂菌污染原因、活性差异分析);如需复检,协商重新提供样品并按无菌流程开展二次检测。
| 成立日期 | 2019年04月04日 | ||
| 法定代表人 | 金贤兵 | ||
| 注册资本 | 5000 | ||
| 主营产品 | 复达检测专注分析、检测、测试、鉴定、研发五大服务领域。 | ||
| 经营范围 |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网络技术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实验分析仪器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认证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
| 公司简介 | 上海复达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专注分析、检测、测试、鉴定、研发五大服务领域。1、分析领域涉及成分分析、配方分析、失效分析、结构解析、方法学开发与验证、原材料质控/评价、一致性评价、特色分析等方向;2、检测领域涉及理化性能测试、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阻燃性能检测、可靠性测试等方向;3、测试领域涉及能谱类、电镜类、波谱类、色谱类、质谱类等方向;4、鉴定领域涉及机械设备质量鉴定、安全事故鉴定、电子电器鉴定、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