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与战略投资只有一杯星巴克的距离!
2020年3月13日,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
该项目落户江苏昆山,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产能Zui大的烘焙工厂,也是该公司Zui大的海外生产性投资项目之一,用于建造星巴克全球绿色环保的咖啡烘焙工厂,总投资规模达1.29亿美元,堪称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投资。
速溶??新秀?咖啡的消费启示!
提到咖啡,Zui先想到什么?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星巴克啊!”。但在三十年前的中国,“雀巢”就是咖啡的代名词。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咖啡品质追求的进阶,精品咖啡的渗透率也不断提升。
“速溶咖啡”打开味蕾新世界
面对传统的饮食观念,雀巢为中国人介绍“咖啡是一种西方人的茶”。随着那句经典广告词“味道好极了!”雀巢品牌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雀巢在中国初期的成功在于满足了咖啡消费两个层次的需求:作为提神醒脑的功能性饮料需求,与体验外国精致生活方式的情感需求。
打开中国市场后,雀巢从速溶咖啡开始,品类一步步延伸。
截止至2018年,速溶咖啡在中国的销售总额是68亿元,其中雀巢一家的市占率就达72.4%,而市场第二、第三加起来尚不足10%。
详情咨询:刘凤玲 微信同号 微信同号
主办单位: 同期精彩展会:
“台系咖啡”闪亮登场
上岛咖啡作为台系咖啡厅的代表,于1997年在中国海南繁华地段开了第一家门店。
此时大陆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咖啡厅市场还是空白,上岛咖啡领先星巴克、COSTA等欧美系咖啡店进入内地市场,缺少同行业竞争,占据了的市场时机。
”欧美系咖啡”奠定主流地位
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中心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
目前,星巴克在大陆150个城市已经运营超过3600家门店,中国已经成为星巴克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其他欧美系知名品牌还包括:COSTA、太平洋咖啡、TimHortons等。
”韩流系咖啡”昙花一现
2011年,住在望京的韩国人辛子相开出了第一家漫咖啡门店。
同年,韩国Zui大的咖啡连锁店“咖啡陪你”进入中国。次年,豪丽斯、ZooCoffee、MangoSix、途尚咖啡也相继杀入中国市场,并与中资合作,开始了疯狂扩张。韩系咖啡店在扩张Zui快的2014、15年间,在中国一下子开出了八百多家店。
”便利店平价咖啡”悄然崛起
就在欧美系咖啡、韩系咖啡大肆扩张的代表着性价比的便利店咖啡逐渐兴起,成为中国咖啡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说定位高端、均价动辄三五十元的咖啡店是消费升级的产物,那么便利店咖啡则是咖啡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结出的必然果实。
2010年喜士多在华东地区推出了现磨咖啡服务。2012之后到现在,罗森、7-11、全家、全时等便利店也都相继推出现磨咖啡。以全家的湃客咖啡为例,2016年卖出了1000万杯现磨咖啡,2017年数字翻番,2018年翻番,达到5000万杯。
”新零售咖啡”业界新贵
2018年,中国的高、中、低咖啡消费市场即将形成“星巴克一家独大+便利店咖啡飞速发展+速溶咖啡逐步被替代”的格局。
这时,一位搅局者突然横空出世,这,就是瑞幸咖啡。
咖啡行业的发展一直诉诸于消费者三大核心需求,即:生理需求、情感需求、社交需求。便利店提供的现磨咖啡围绕第一点需求精耕细作,星巴克则对三点都可以很好满足,而瑞幸介于两者之间:为咖啡刚需人群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和服务、为有社交需求的消费群体提供了的低于传统咖啡馆价格。
从速溶咖啡的普及,发展至如今的精品咖啡时代。在进入中国30年左右的时间内,让国人逐渐接受了咖啡文化的进阶教育。渐渐的,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早已少不了咖啡的身影。
打通产业链,FHC聚焦咖啡市场
根据Euromonitor披露的数据,截止至去年年初,中国大陆地区咖啡人均饮用杯数(包含现磨咖啡、速溶咖啡,但不包含罐装即饮型咖啡)仅为4.7杯/年,远低于美国的261.5杯/年。
同样拥有悠久饮茶习惯的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咖啡人均消费杯数也分别达到了148.6杯/年和207.1杯/年。
从人均饮用杯数上来看,中国大陆地区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