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教育部出台文件要取缔中小学校的小卖部,为了就是防止“五毛”食品等垃圾食品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在这学期刚开学时,教育部还发布了2019年第1号预警《加强学校供餐管理确保学校食品安全》文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学校食堂供餐前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严格落实陪餐制度。
从这些短期连续发布的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对学校食品安全不可谓不重视,但安全问题终究还是出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小编以为有两点要说,仅供参考。
一、教育部发再多的文件也没用,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基层监管单位责任的落实到位。有必要要追问一下涉事地区相关部门的“拉网式检查”搞了没有?涉事学校陪餐制度落实了没有?还有涉事食堂承包方是怎样拿到食品经营资质和食堂承包权的?
二、私立学校的责任监管问题。联系近几年曝出的如某民办中芯学校、某保罗国际学校等一大堆涉及食品安全的民办学校,忍不住想问,民办学校怎么了?他们的食品安全监管难道是法外之地?不得不说,由于经营体制的问题,相比于公立学校,相关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监管更显松弛。还有一点要说,教育部门把民办学校定位为公益属性,并且反复强调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要忘了,私人资本逐利的本性往往是疯狂的。监管松弛+疯狂逐利,也许能解释这一现象,希望这一点能引起各方的重视。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安全的大事,食品企业开店的第①步就应当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有证经营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