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抓起培养科学思维,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但科学思维培养不能靠知识点的积累,而是要让孩子在保持好奇心的基础之上,通过不同的视角,循序渐进地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在科技强国美国、以色列和德国,幼儿园是如何做到将科学思维培养和幼儿学前教育做有机结合?
1.美国幼儿园:循序渐进引导孩子探寻科学奥秘
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了生物科学(植物的各个部分,动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等),生理知识(人体的各个器官),物理(冰化水、物质热胀冷缩等),环境科学(包括天气、四季等)等等与科学有关的学习。
美国幼儿园的孩子到了四岁,就已经开始接触诸如太阳系、行星之类的知识了。
小朋友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运用不同颜色的画笔涂画出自己认识的星系图。绘制过程老师并不做过多的指导和建议,而是在涂画完成后让每一个小朋友依次分享绘画过程的心得,分享图画的内容。
分享过程中,老师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问题老师非常清楚答案,但并不会立马回答,而是会和大家一起求助科普读物,在书上一起探寻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了探寻奥秘的仪式感和神秘感,又增添了小朋友的期待感。
进入学前班,他们继续学习以前学过的科学主题,但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螺旋上升式地重复,也不断地加进来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认知能力的新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学习新的科学知识还会通过做主题手工,自己做一本相关内容的小书,写篇图文并茂的小文章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消化新的科学知识。
所有的学习都没有机械地背诵和抄写,在剪剪贴贴、涂涂画画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就是这样循序渐进地从认识一朵花,了解各种植物、动物,进而逐渐复杂起来。
从学前班开始,科学课上会配合主题学习写一句话,再配上插图,进而到几句话,越写越长,进了小学就开始做项目研究写个小论文了。
2.以色列科学幼儿园:用科学实验讲故事,激发丰富想象力
贝尔谢巴幼儿园是以色列科学幼儿园,设有三个班,在2016年10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
该幼儿园不仅配备计算机设备和培养动手能力的乐高,开展机器人活动以及调动孩子对太空问题的兴趣,每学年还要至少开设300个小时的科学和技术指导及训练课程。
幼儿园还开展了许多科学实验项目。在项目中,孩子们分为小组,老师会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并发挥其想象力进行回答,由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构想实验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引领孩子们编出一个相关的故事,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地增加他们所设想部分,一起完成这个故事。
例如,在一个“苏打水火山”实验中,有五个孩子共同参与:其中一个孩子的工作是保障火山附近小镇居民的安全。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他开着装满醋的卡车路过“苏打”山,转弯不及车翻了,醋流到了“苏打”山上,顿时冒起白烟……他觉得火山就要喷发了,他赶紧跑到小镇上告诉所有人撤离。
随着每个实验的开展,孩子们会有更多的问题,他们会天马行空地想象、思考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幼儿园老师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德国森林幼儿园:大自然里的每都是科学探索旅程
德国有这样一些幼儿园,他们的教室是森林,大自然就是他们的老师,都是一场科学探索的旅程。
森林给他们提供无限的机会去实践和发现,也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提供了无数的素材。这里丰富的资源、材料,变化的气候、温度和湿度、多彩奇异的动植物无疑可以给孩子带来的感官刺激,触发更多的兴奋,激发孩子的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重要的是,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是孩子自主地决定而非跟从课本。
把不同的材料扔进水沟里,会沉进去还是飘起来?这个问题就是实验课程主题。
在孩子扔任何东西前,老师会提出假设问道:“你认为会沉进去还是要飘浮起来”,孩子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相互争论,谁都不认输。
经过几轮扔东西尝试后,一些孩子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大的物体会沉进去,小的会飘浮。随着老师让孩子尝试更多实验后,结论已经被调整。
他们开始意识到大的木棍有时候飘浮,小的反而沉浸去。之后在更多的探索后,孩子们逐渐注意到重量、尺寸是被评估沉浸和飘浮的主要因素。
这个游戏在孩子们主导中,不断地成为令孩子们著迷的科学实验。
他们学习了基本的物理法则,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会经常喊出“让我们玩飘浮和沉浸的游戏吧”,已经变成了孩子们欢的游戏之一。
科学素养的培育,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一个问题的提出、一次实验的论证、一个故事的启发,都是一次非常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过程。敢于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习惯会变成埋入孩子心里的科学思维的种子,在之后的学习中悄悄萌芽、渐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