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关键性冷链物流基础性建设。大力推进关键冷链设备设施新建及升级改造,给予企业专项资金补贴支持,如拨款购买冷藏车辆和冷藏设备、搭建现代化冷库。特别是加快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解决好这“先一公里”的问题,降低产品损耗,保障新鲜品质。重点加强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以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冷冻冷藏供应链的上游延伸,使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下游节点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更加顺畅,使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有效防止供应链断链。
建立健全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链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等,保障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有据可依。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参考国家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发挥现有国家和部门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并鼓励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快速检测服务。将车辆的温控、制冷设备性能检验纳入综合检验范围,开展冷链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并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冷链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在积极推行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前提下,有关部门应加强冷链相关规则的监督执法力度,夯实“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建立冷链“产学研”的促进中心。强化科技支撑,成立由政府主导、科研院所支持、企业提出需求的“产学研”的促进中心,重点解决冷链领域前沿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二是对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与研发。加强对冷却冷冻、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研发。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型高效节能的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移动式冷却装置、大型冷藏运输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专用保温厢和质量安全追溯装置等进行集中攻关与研制。三是加强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鼓励各冷链物流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冷链物流资源、设施、设备、人才等诸多资源的共建、共用、共享,进而在冷链物流“任务分配”方面更具有科学性,能够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激活冷链企业迸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