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知道你在2000年的时候,曾经投入了500万元用于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并且Zui终获得成功。但在那时,这种资金投入无疑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很有可能研究失败,500万就打水漂了。你不怕这种风险吗?
王利平:任何一个创新都有风险,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概率。我当时投入500万,一是看好纳米材料发展的巨大空间,二是看好合作对方,冒一定风险也是值得的。实际上,研发前期都会冒一定风险。实践证明,我们这种冒险成功了。经过不断改造和突破,我们的纳米产品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性能还能在某些方面比国外同行要高。去年,我们也获得了宁波市创新大奖。
记者:从传统的文具制造到纳米这种前沿科技,行业的跳跃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当初作出这种决定?
王利平:文具行业起点很低,当年我就是靠两三万元上马起家的,纳米材料的确不一样,完全是前沿行业,科技含量很高。当时之上马这个项目,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加拿大有一个纳米技术要转让,大概要几百万元。而我们当时文具行业已经做到国内很靠前了,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当时我们公司的广告费每年大概300万到500万,我们就把这部分费用作为纳米材料的科技资金和对方合作。
合作之初,我讲了三个原则:第一,由我做风险投资,控股公司;第二,他持股25%-45%,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他做职业经理人,由他经营;第三,公司在中国国内只允许我一家合作,必须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一直到目前,我们这种合作模式还是没有变化。
记者:文具一直是广博发家的主业,也是第一大产业,现在广博除了文具之外,有纳米,有数码产品,明显是一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向,你怎么来防范这种多元化带来的风险呢?
王利平:我们并不是全面撒网式的多元化,而是适度的多元化。文具产业占我们集团业务的70%,一直是第一大产业。我们也在培育新的产业,这种培育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而不是盲目的、惟利是图的。
对于未来,我们有一个“二三五纲要”,就是:“培育两大产业”----文具和高科技产业,做大做强文具这个龙头老大行业,使其抗风险能力很强,不断提升高科技产业,弥补文具产业的不足;“按照三个战略”,即先做贴牌,打造自主品牌,Zui后输出品牌。从1993年到1997年,我们以OEM为主,可以说是第一个战略;从1998年到2003年,我们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每年投入几千万,取得了明显成效,是第二个战略阶段;从2004年开始,我们的一部分文具订单已经委托别人来加工了,成功过渡到了第三个阶段;“实施五年计划”,简言之,就是到2010年,我们文具产业销售额要到60亿到70亿元左右,整个集团销售额要达到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