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万应届毕业生入职比亚迪,今年毕业生又创新高,中央发声!
今年来,国内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成为高校毕业生的头号选择。今年夏天,有3.18万名应届毕业生入职比亚迪,比去年的人数翻了一番,是历年多。他们来自50个不同类别的,其中,硕博占比高达61.3%,有八成人员将投入到研发工作。而比亚迪也被网友称为“民企里的国企”。
据统计,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新高。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央政治局会议曾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要求在经济发展中强化就业导向,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营造“就业友好型”经济发展环境。
比亚迪被网友称为“民企中的国企”
公开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比亚迪共有12位高管,7位在2000年之前就入职,晚加入的也在2005年。其中,有四位高管均是一毕业就入职了比亚迪,花费了二十年左右时间,从当年的应届生做到了如今的位置。
今年来,国内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成为高校毕业生的头号选择。
今年夏天,有3.18万名应届毕业生入职比亚迪,比去年的人数翻了一番,是历年多。他们来自50个不同类别的,其中,硕博占比高达61.3%,有八成人员将投入到研发工作。而比亚迪也被网友称为“民企里的国企”。
比亚迪官网的员工福利栏目显示,该公司有多项员工福利及各种保障,如:亚迪村-住房保障,零首付购车-出行保障,文体设施-健康保障,亚迪学校-教育保障,人才发展-在线学习,医疗基金-医疗保障。
激励方面有绩效奖/业绩奖/现金奖/股权,奖励/奖项方面有服务年资奖/内推奖金/员工奖/专利奖/总裁奖,常规福利有五险一金/福利假/健康体检。员工活动也有多种。比如:欢乐家庭月,元旦晚会,空巢青年社交趴,荣耀杯手游大赛等。
官网资料显示,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
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比亚迪是香港和深圳上市公司,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
9月11日消息,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8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92.3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8.8%;1-8月份累计销量1,321.5万辆,同比增长2.0%。乘联会表示,8月零售甚至比2017年零售峰值年份的8月销量还高2%,达历史同期好水平。
新能源厂商8月排名方面,比亚迪以33.7%的份额稳居,特斯拉中国排名第二占9%,广汽埃安第三占7.3%。从1到8月来看,比亚迪的零售销量占比依然达到了36.6%,特斯拉中国为8.8%,广汽埃安为6.9%。从全部汽车厂商的8月零售销量来看,比亚迪依然以12.6%的份额排名,一汽大众被拉大差距。
2023届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1158万
据统计,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新高。根据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单位就业比例上升,自由职业比例有所下降;大专和硕博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好于本科生。
报告显示,截止4月中旬,50.4%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拿到offer,比去年上升3.7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就业比例上升,自由职业比例下降。今年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学历与求职进展并不完全对等,大专和硕博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好于本科生。
数据显示,大专、硕博求职毕业生中,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54.4%、56.7%,较总体分别高出4个、6.3个百分点;而本科求职毕业生中拿到offer的比例为47.5%,较总体低2.9个百分点。
从院校类型来看,处于“夹心层”的普通一本和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offer进程上均处劣势。其中,双、专科院校毕业生中已取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58.9%、54.3%,较总体分别高出8.5个、3.9个百分点。
普通一本、普通二本院校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48.5%、46.1%,较总体分别低1.9个、4.3个百分点。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上也处于劣势。
从求职的企业类型看,2023届毕业生求职时的求稳心态有增无减,国企仍是,对民企的兴趣则持续回落。46.7%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时倾向于国有企业,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12.6%,较去年下降4.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
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型企业为毕业生,占比48.6%,较去年上升3.5个百分点。选择大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25%,较去年高8.1个百分点,与2021年持平。选择小微企业的比例为26.4%,较去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从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城市来看,一线及新一线占比均为30%,二、三线分别占比26.7%、10.2%,四、五线占比则均不足2%。分学历来看,硕博毕业生对新一线的偏好更明显,占比40.5%,较偏好一线的占比高出9.2个百分点,且高于总体10.5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成为高学历毕业生的首要偏好,一方面与一线城市产业疏解及其他扶持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毕业生“一线城市情结”减弱有关。高学历人才对新一线的明显青睐,有助于弥补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人才差距,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中央政治局:从战略高度抓好稳就业
今年7月,媒体报道称: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要求在经济发展中强化就业导向,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营造“就业友好型”经济发展环境。
文章称,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就业数据既反映出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也表明劳动者寻找工作的意愿在增强,这为下半年持续加力稳就业奠定了基础、增添了信心。
但要看到,稳就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从当前形势看,青年人“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的问题交织并存,就业优先政策还需落实落细;从长远来看,我国需要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顺应群众就业需求新变化,正确把握就业数量和质量、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流动和分布之间的重大关系。
这就要求将稳就业目标与扩大内需、释放市场潜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劳动者收入和权益保障水平。
要把就业优先上升到战略高度,从劳动力市场两端发力,通过促进供需匹配,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就业带动力。一方面,努力增强制造业盈利能力,稳定和扩大制造业岗位容量。另一方面,扩大服务业就业。
广大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对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民生需求缺口较大,加快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将吸引更多人投身到服务业中。
今年7月,就“下半年就业如何稳?怎样推动高校毕业生快就业?”等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曾接受媒体采访,谈当前的就业形势。
文章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失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截至6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59万人,超过3000万人的全年目标。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保持基本稳定。
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不牢,一些经营主体困难较多,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还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帮助重点群体就业,仍是下一步亟需切实办好的一件大事。
一是强化岗位挖掘,加力落实好优化调整的稳就业政策,持续推行“直补快办”模式,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岗支持,加快释放政策红利。
二是强化创业创新,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强化场地支持、创业培训、资源对接等服务。
三是强化供需匹配,接续开展好金秋招聘月等活动,开辟行业企业专场,引导各方参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
四是强化青年支持,积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稳定政策性岗位招录,加快事业单位招聘和“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招聘;持续推进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加强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深入实施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五是强化兜底帮扶,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加强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