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n2V 是一种中碳锰钒系合金结构钢,通过锰(Mn)和钒(V)的合金化设计,兼具高强度、良好淬透性及耐磨性,常用于制造承受重载荷和磨损的机械零件。其执行标准通常参照 GB/T 3077-2015《合金结构钢》,也可根据行业需求符合 ASTM、JIS 等。
| 元素 | C | Si | Mn | P≤ | S≤ | V |
|---|
| 含量 | 0.47~0.55 | ≤0.40 | 1.60~1.90 | 0.035 | 0.035 | 0.07~0.12 |
关键元素作用:
碳(C):保证基体强度,中碳含量(0.5% 左右)平衡韧性与耐磨性。
锰(Mn):提高淬透性,强化铁素体,改善力学性能。
钒(V):形成碳化物,细化晶粒,提升耐磨性和回火稳定性。
| 性能指标 | 数值标准 |
|---|
| 抗拉强度 σb(MPa) | ≥980 |
| 屈服强度 σs(MPa) | ≥835 |
| 伸长率 δ5(%) | ≥10 |
| 断面收缩率 ψ(%) | ≥40 |
| 冲击吸收功 Akv(J) | ≥39 |
| 布氏硬度 HBW | 255~285 |
淬火:
温度:820~860℃,油冷;
目的:获得马氏体组织,提升硬度和强度。
回火:
退火(软化处理):
淬透性:水淬临界直径可达 30~40mm,油淬临界直径约 20~30mm,优于同类中碳钢(如 45 钢)。
耐磨性:钒碳化物析出强化基体,适合需抗磨损的工况。
焊接性:焊接前需预热至 150~200℃,焊后缓冷,避免冷裂纹。
加工性:退火态切削性能良好,冷轧或热轧态需根据硬度调整切削参数。
| 行业 | 应用场景及零件举例 |
|---|
| 机械制造 | 齿轮、轴类、连杆、活塞销、蜗杆(承受重载荷) |
| 汽车工业 | 底盘零件(如转向节、半轴)、离合器压盘 |
| 模具制造 | 冷作模具(如冲头、冷镦模)、耐磨垫板 |
| 矿山设备 | 凿岩机零件、破碎机锤头、耐磨衬板 |
| 铁路交通 | 机车车轮、车轴、连接螺栓 |
交货状态:
常见规格:
| 钢种 | 主要区别 | 应用差异 |
|---|
| 50Mn2V | 含钒,淬透性和耐磨性更优 | 适用于要求更高强度和耐磨的零件 |
| 50Mn2 | 不含钒,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略低 | 轻载荷耐磨件 |
| 40Cr | 含铬,综合力学性能均衡 | 齿轮、轴类(中等载荷) |
热处理控制:淬火温度过低易导致未溶碳化物残留,过高则晶粒粗大,影响韧性。
防锈存储:露天存放需覆盖防潮,避免表面氧化影响加工精度。
替代材料:若需更高耐磨性,可选用 55SiMnMoV;若需耐腐蚀性,可考虑 35CrMo。
通过合理设计和工艺控制,50Mn2V 在重载机械、耐磨部件等领域展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是中碳合金结构钢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