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智能电网与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电流检测技术在电力监测和管理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罗氏线圈电流变送器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测量原理和应用优势,逐渐被广泛认可和采纳。本文将围绕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BR-AI AC200-1000A柔性电流传感器展开探讨,从技术特点、应用场景、性能优势等多角度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款产品的价值和潜力。
产品简介与价格定位
BR-AI AC200-1000A柔性电流传感器是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罗氏线圈原理的电流变送器。定位于中端市场,兼顾性能与成本优势,适合多元化工业用户和大型电力系统的电流监测需求。凭借合理的价格和可靠的品质,BR-AI成为许多用户选择的重点产品。
罗氏线圈原理及其优势
罗氏线圈是一种非接触式电流传感装置,通过测量导体周围的磁场变化来推导出电流值。与传统电流互感器相比,罗氏线圈无需切断线路,也不存在磁芯饱和及铁损问题。其柔性的设计能够紧密贴合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电缆,实现更方便、更灵活的安装。
非接触测量,降低安装风险
无磁芯,避免磁滞和线性误差
高频响应好,适合波形失真或非正弦波测量
柔性线圈设计,适配复杂环境和狭小空间
这些技术优势使得BR-AI电流传感器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中保持高稳定性和测量准确性。
产品核心性能参数解析
BR-AI AC200-1000A的核心指标设计兼顾实际应用需求:
| 参数 | 数值 | 说明 |
|---|---|---|
| 测量范围 | 200~1000A AC | 满足低中大电流范围的检测 |
| 输出方式 | 标准模拟信号 | 方便后端系统接口兼容 |
| 灵敏度 | 高灵敏度 | 保证微小电流变化的检测 |
| 工作温度 | -25℃~+70℃ | 适应多样工作环境 |
| 柔性材质 | 高强度导电材料和绝缘层 | 安全且耐用 |
这种参数配置体现了BR-AI产品在精度、耐用性以及应用宽度上的综合优势,适合现代电力系统、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及工业自动化等场景。
应用场景多样化,满足现代工业需求
在实际使用中,BR-AI柔性电流传感器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电力监控系统中用于负载电流的实时监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新能源领域,如光伏逆变器和风力发电系统的电流检测,提升系统效率
工业自动化控制环节,进行动态负载分析和故障诊断
轨道交通系统的电流采集监控,保障运行安全
数据中心高密度布线环境中,柔性传感器方便布置与维护
这些场景不仅要求测量准确,更需考虑传感器的安装便捷性与耐环境性,BR-AI表现尤为突出。
产品细节:可能被忽视的技术考量
常见的电流互感器因磁芯饱和导致的测量误差,往往不能满足高动态范围需求。BR-AI采用的柔性罗氏线圈剔除这一瓶颈,能够消除外界磁干扰的影响。产品中的柔性材料不仅仅是为了安装便利,其多层绝缘设计有效防止漏电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在环境适应性方面,BR-AI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温度漂移问题,确保长时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量稳定,减少校准频率,降低维护成本。
观点与市场建议:为何选择BR-AI?
从市场角度看,电力系统和工业自动化装备对测量设备的需求持续升级。用户希望获得低成本、高性能、易安装、维护简单的电流变送方案,而BR-AI正符合这一趋势。相比传统磁芯传感器,柔性罗氏线圈不仅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更为系统集成带来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对于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来说,采购BR-AI电流传感器能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操作便利性,这直接转化为成本节约和客户满意度提升。安科瑞电气作为国内的电气设备制造商,其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均有保障,为长期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罗氏线圈电流变送器作为新一代电流测量技术的重要代表,具有的优势。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BR-AI AC200-1000A柔性电流传感器,以其的测量能力、出色的柔性设计、合理的价格,为行业客户带来实用且高效的解决方案。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力及自动化环境,选择BR-AI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提升整体系统智能化水平的明智之举。




| 成立日期 | 2003年06月23日 | ||
| 注册资本 | 25078 | ||
| 主营产品 | 无线测温采集传感器装置,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工业医用直流绝缘监测装置,UL认证导轨式双向计量多功能电表,开口式高精度电流互感器,汽车电瓶车智能充电桩,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管理平台,4G物联网工商业宿舍预付费电表,工商业能源能耗能效管理系统,CE认证阳台光伏储能防逆流WIFI电表 | ||
| 公司简介 | 公司简介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286。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嘉定,是一家为企业提供微电网能效管理和用能安全提供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取得过各类专利及软件著作权700多项(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安科瑞现有研发工程技术人才500多人,聚焦用户侧能效系统和能源互联网,具备从云平台软件到终端元器件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形成了“云-边-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