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工龄发放养老金,工龄越长到手金额越多,可行性有多大?
从2005年开始我国养老金的低发放基数就开始上涨,截止2022年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上涨了18年,涨幅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不可否认退休老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有保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养老金也有所上涨,这无疑促进了社会公平。但从宏观角度看,各地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有些人一个月能拿到七八千甚至是上万元,有些人只能领一两千,这点儿钱可能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无从保障。
至此有人提出,未来的养老金可以按照工龄发放,工龄越长的人到手的退休金就越多,这一建议可行吗?在我看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
对部分群体不公平
工龄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劳动者贡献的大小,在大家的固有观念里,工作的年限越长贡献就越大。这样的说法有自己的道理在其中,但并不是的,这里我们要考虑到人与人的工作性质并不同。有些从事高危行业的劳动者,按照规定如果达到了一定的年龄,有10年的连续工龄,就可以申请退休。这就是考虑到了他们的社会贡献大,给予这部分人更多更好的优待,来保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身体。如果按照工龄发放养老金的话,对上述这部分人必然不公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都不愿意从事那些高危行业。
第二,违背养老金发放原则
我国养老金发放的投资和回报向来是呈正比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参保人的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到手的养老金就越多,这一结论我们可以从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找寻到答案。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65岁为101)
基础养老金=所在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社保平均缴费指数*账户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
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到手的养老金是多是少,与很多因素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如果工龄这一个因素就能决定退休金的多少,显然考虑的不够全面。
第三,养老基金难以负担
我国用于养老金发放的基金是一定的,当前我国正处于轻中度老龄化社会,相关部门每年收到的养老保险费用,基本刚够给退休老人发放养老金。如果再以一个新的办法计算发放养老金,必然牵扯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分配,这一目标落实的工作量十分巨大,没个五六年根本完成不了。若我国的养老基金可以负担还好说,起码不相干的人不会受到什么不利影响,事实上我国的养老基金很难承受,由此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