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集成电路企业人才难题如何突破?
如同在充满风浪的海上航行,今年的集成电路产业充满机遇与挑战,如何掌舵、调整方向和速度显得很重要。潮起潮落间,伴随市场“抢芯片”到“去库存”,集成电路企业的人才趋势如何?又有哪些新变化?人才策略如何调整?...
集成电路市场现状:挤出泡沫回归理性
以往行业高速发展期(大概2019-2021年),企业数量以近乎翻倍的速率增长,内卷式人才激烈争夺,人才薪酬涨幅无论是跳槽还是自然上涨均能轻松超过30%,并且呈现全行业全职能上涨的炙热局面。2022下半年以来,集成电路行业在飞速发展之余,历经市场波动并逐渐回归理性。阵阵寒意传来,近见诸报道的多是“清货”、“降福利”、“裁员”等关键词。
整体而言,集成电路市场两极分化情况愈发明显。消费电子领域产品需求不振,相关半导体厂商和科技公司遭遇业绩滑坡,涉及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EDA等环节,启动裁员以节省成本。而新能源汽车势头正旺,在车载芯片、传感器芯片等热门板块,新条线运营所需的集成电路人才需求井喷。
从抢人到选人,哪些人才依然紧缺?
从宏观来看,集成电路产业长期发展离不开人才结构的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搭建与管理。当前,国内集成电路有经验的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工作7-8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芯片工程师或架构师紧缺。
从细分领域来看,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供需紧张已是业内共识,拿模拟芯片工程师来说,今年的岗位供需比仅为0.19,相当于5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依次是电池工程师、汽车电子工程师,均属于人才需求很高但供应不足的岗位。而AI芯片领域被寄予厚望,市场规模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据工信部相关数据,该类岗位人才供需比为0.32,相当于3个岗位抢1个人才。
高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稀缺资源,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具有行业经验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为稀缺。而国内的集成电路科技创新人才,往往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校,少数在企业。一般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很难发挥人才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那么,引才渠道的拓宽,聚焦更广泛区域乃至国际视野,关键是如何健全市场化手段引才机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边裁员一边缺人,企业何去何从?
有观点认为,历经了行业疯狂增长到回归理性,集成电路到了产业洗牌的阶段。为了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集成电路企业的“余粮情绪”蔓延,纷纷调整人才策略,不仅是薪资待遇的回落,缩编求生和降本增效,逐渐成为行业的无奈之举。
不同于互联网行业,集成电路更加注重技术和经验的赛道。表现为企业裁员大多是裁掉了一些刚入行的年轻员工。一方面是之前抢人大战中给出的薪水过高,年轻工程师可能并不具备高性价比,另一方面是员工的经验和技能累积更加重要,可替代性低。
人才引进方面,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短缺、成熟人才队伍的搭建、以及海外引才的挑战...仍然任重而道远,还需加强内外部能力共建,通过企业管理层、HR部门与人力资源机构通力合作,共同提高人才获取、甄别与吸引的能力。
对于集成电路行业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保持成长,与未来共进化。关注行业趋势和形势,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也不要太悲观。行业激烈动荡时,人力成本把控很重要,有稳定且的技术团队很重要。
至上,长期陪伴。未来,上海劳务派遣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将通过的服务能力,以及旗下专注数字科技领域的垂直招聘平台,持续发力,为数智人才配置提供全面的人才解决方案与平台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