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医疗器械? ISO 13485认证?
1. 前期准备
管理层决策与资源配置:医疗器械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做出认证决策,明确认证目标,确保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支持认证工作。这包括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认证项目,以及预留认证所需的费用(如审核费用、咨询费用、整改费用等)。
组建工作小组:由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等跨部门成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小组成员应熟悉医疗器械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要求以及ISO 13485 标准的相关内容。
标准培训:对工作小组成员和相关员工进行 ISO 13485标准培训,确保他们理解标准的要求和意义。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标准的条款解读、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方法、内部审核技巧等。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理念、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应体现企业对医疗器械质量的承诺,质量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例如,质量目标可以是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某个百分比,或者顾客投诉率降低到一定水平。
文件编制: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应包括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职责分配、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以及各主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程序文件:编写程序文件来规定质量管理体系各项活动的流程和控制要求,如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生产过程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等。
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根据程序文件的要求,制定具体的作业指导书,为员工的实际操作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方法;设计相应的记录表格,用于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和数据。
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内部审核
体系运行:在企业内部全面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和员工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这包括从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检验检测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 ISO 13485标准的要求,以及是否得到有效运行。内部审核应由经过培训的内部审核员进行,审核过程应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和部门。审核完成后,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
4. 管理评审
定期评审:企业管理层应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通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应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考虑内部审核的结果、顾客反馈、产品质量数据、法规要求的变化等因素。
持续改进:根据管理评审的结果,做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包括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优化程序文件、加强资源配置等措施,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
5. 认证申请
选择认证机构:选择一家经认可的认证机构,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同行推荐、咨询认证咨询公司等方式进行。在选择时,要考虑认证机构的资质、信誉、审核经验、服务范围和收费标准等因素。
提交申请材料: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一般需要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副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产品介绍、生产工艺流程图、内部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等相关材料。
6. 认证审核
第一阶段审核(文件审核):认证机构对企业提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核,检查文件是否符合 ISO 13485标准要求。如果文件审核存在不符合项,企业需要根据认证机构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二阶段审核(现场审核):在文件审核通过后,认证机构会安排现场审核。审核员会深入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现场,通过查阅文件和记录、观察操作过程、与员工面谈等方式,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于现场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企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
7. 获得认证证书
审核结果判定:认证机构根据审核情况,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如果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 ISO 13485标准要求,且不符合项已有效整改,认证机构将颁发 ISO 13485 认证证书。证书上会注明企业名称、认证范围、有效期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