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化妆品出口企业而言,美国市场的监管体系常呈现 “看似熟悉却暗藏差异” 的特点:国内按普通化妆品备案的祛痘凝胶、防晒乳液、去屑洗发水,在美国可能因涉及 “疾病治疗” 或 “生理功能影响”,被 FDA 归入非处方药品(Over-the-Counter, OTC)范畴。2024 年《化妆品法规现代化法案》(MoCRA)全面生效后,FDA 对 “化妆品 + OTC 药品” 双重属性产品的监管收紧,分类错误、合规缺失可能导致产品扣留、罚款甚至市场禁入。本文从法规框架、分类逻辑、合规要点三大维度,结合实操案例拆解合规路径,助力企业精准规避风险。
FDA 基于《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 法案)及 MoCRA 法案,构建了清晰的产品监管边界,核心在于 “预期用途” 的界定,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存在交叉重叠。
1. 核心定义:三类产品的监管边界
化妆品:以涂抹、喷洒等方式施于人体,旨在清洁、美化或改善外观的物品(不含香皂),其核心特征是 “不影响人体结构或功能”。例如普通保湿霜、口红等,上市前无需 FDA 审批,仅需满足标签和成分要求。
OTC 药品: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用于诊断、治疗、缓解或预防疾病,或影响人体结构 / 功能的物质。例如含氟化物的防蛀牙膏(预防龋齿)、含吡硫鎓锌的去屑洗发水(治疗头皮屑),需符合 OTC 专论要求并完成注册列名。
双重属性产品:当产品具备化妆品功能与 OTC 药品功效时,需满足两类法规要求。典型案例包括:含水杨酸(≤2%)的祛痘精华(化妆品的 “护肤美化”+ OTC 药品的 “治疗痤疮”)、含氧化锌的防晒乳(化妆品的 “修饰肤色”+ OTC 药品的 “阻隔紫外线、预防晒伤”)。
2. 监管趋势:MoCRA 法案下的合规升级
2024 年生效的 MoCRA 法案,标志着美国化妆品监管从 “事后制裁” 转向 “事前管控”,对双重属性产品提出更严格要求:
强制备案与注册:境外生产企业需完成设施强制注册(每两年更新)和产品强制备案(上市后 120 天内提交,每年更新),未合规产品将被视为 “掺假伪劣”;
安全证据留存:企业需保留产品及成分的安全性证据,FDA 有权随时查阅,无充分证据的产品将面临扣留风险;
不良反应报告:需记录所有不良反应(小型企业保存 3 年,其他企业保存 6 年),并在 15 个工作日内上报严重不良反应(如严重皮疹、烧伤等)。
FDA 对 OTC 产品的界定遵循 “宣称 + 成分” 双重标准,企业需从两个维度开展自查,避免因判断失误陷入合规困境。
1. 第一步:审查产品宣称,规避 “敏感词陷阱”
FDA 会全面核查产品标签、广告、官网文案甚至社交媒体宣传中的表述,出现以下三类敏感词即可能被归为 OTC 药品:
治疗预防类:如 “Treat acne”(治疗痤疮)、“Prevent dandruff”(预防头屑)、“Cure eczema”(治愈湿疹)等直接关联疾病的表述;
功能影响类:如 “Kill bacteria”(杀菌)、“Block UV rays”(阻隔紫外线)、“Inhibit inflammation”(抑制炎症)等暗示影响生理功能的描述;
效果承诺类:如 “Eliminate fungal infections”(根除真菌感染)、“Stop hair loss”(阻止脱发)等超出化妆品美化范畴的承诺。
案例警示:某中国企业出口的 “控油祛痘面膜”,因宣传页标注 “快速治疗闭合性粉刺”,被 FDA 认定为 OTC 药品,未完成注册即上市导致整批货物被扣留,整改成本增加 40%。
2. 第二步:对标 OTC 专论,核查活性成分与浓度
FDA 通过《OTC 药品专论》(OTC Drug Monograph)明确各类 OTC 产品的 “活性成分清单、浓度上限、允许用途”,企业需逐一比对:
常见涉 OTC 的化妆品类别及要求:
祛痘产品:活性成分可为水杨酸(上限 2%)、(上限 10%),浓度超标需按处方药管理;
去屑产品:允许使用吡硫鎓锌(上限 1%)、酮康唑(上限 1%),需标注 “治疗头皮屑” 的药品用途;
防晒产品:活性成分需选自 FDA 批准的 28 种防晒剂(如氧化锌、二氧化钛),SPF 值标注需符合专论规范;
防蛀牙膏:含氟化物(如单氟磷酸钠,浓度 0.76%),需明确 “预防龋齿” 的药品功效。
动态跟踪更新:OTC 专论会定期修订,例如 2024 年 FDA 新增对含滑石粉产品的石棉检测要求,企业需通过 FDA 官网获取Zui新版本。
双重属性产品需满足化妆品与 OTC 药品的合规要求,核心聚焦 “注册列名” 与 “标签规范” 两大关键环节。
1. 环节一:FDA OTC 药品注册与列名(不可缺失的 5 个步骤)
OTC 药品上市前必须完成 “注册 - 列名” 全流程,未获取 NDC 代码的产品不得在美国销售:
申请码(DUNS):向公司申请全球唯一的企业识别码,作为 FDA 系统录入的基础信息;
OTC 设施注册:通过 FDA 的 FURLS 系统完成生产设施注册,境外企业需提供美国进口商及境内代理人信息;
获取 NDC 标签代码:向 FDA 申请 5 位数的企业专属标签代码(Labeler Code),终身有效,可重复用于多款产品;
提交标签审核:按要求编写包含 “Drug Facts” 板块的产品标签,提交 FDA 审核确认合规;
完成药品列名:关联 NDC 标签代码与产品信息,生成 10 位数的 NDC 代码(国家药品代码),完成 OTC 药品列名。
关键提醒:NDC 代码需标注在产品包装可见位置,是 FDA 追溯产品的核心标识,错标或漏标将直接导致上市失败。
2. 环节二:标签规范:“化妆品基础信息 + OTC Drug Facts” 双满足
双重属性产品的标签需实现 “化妆品合规” 与 “药品合规” 的融合,核心需包含两大模块:
化妆品基础标签要素:产品名称、净含量(需标注美制单位)、成分表(含量>1% 的成分降序排列)、原产国、美国责任人地址及联系方式、香精过敏原信息(MoCRA 新增要求);
OTC 药品专属 “Drug Facts” 板块:需醒目展示,包含 4 项核心内容:
活性成分(Active Ingredient)及作用(Purpose);
用途(Use):明确可治疗 / 预防的症状;
使用方法(Directions):剂量、使用频率、适用人群;
警告语(Warnings):禁忌症、不良反应、储存要求(如 “避免儿童接触”)。
中国企业在应对 FDA 监管时,常面临 “专论解读难”“注册流程复杂”“美代资源缺失” 等痛点。SPICA 角宿团队依托 100 + 美妆企业合规服务经验及对 MoCRA 法案的深度理解,提供从 “分类评估” 到 “市场落地” 的全链条支持,助力企业实现 “主动合规”:
1. 精准分类与合规评估
对照 FDA 法规与 OTC 专论,开展 “宣称 - 成分” 双维度评估,出具《产品属性界定报告》,明确是否属于 OTC 监管及合规路径;
结合 MoCRA 要求开展 GAP 分析,梳理设施注册、产品备案、安全证据留存等方面的缺失项,提供可落地的改进方案。
2. 全流程注册与列名支持
协助完成码申请、OTC 设施注册、NDC 标签代码及 NDC 代码申请,全程对接 FDA 系统,确保 符合流程要求;
编写合规标签文件,重点审核 “Drug Facts” 板块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规避标签审核驳回风险。
3. 专业美代与长期合规维护
提供具备 FDA 资质的专属美代服务,作为企业与 FDA 的官方沟通桥梁,处理合规问询、不良反应上报、文件补充等事务;
协助完成 MoCRA 要求的产品备案更新、安全证据整理、GMP 体系搭建(针对非小型企业),确保长期符合监管要求。
| 法定代表人 | 张陈燕 | ||
| 注册资本 | 200万人民币 | ||
| 主营产品 | FDA注册,510K,美国代理人,验厂;CE, 欧代,欧洲自由销售证书CFS,MHRA注册,UKCA;TGA注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海牙/使馆认证... | ||
| 经营范围 | 企业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
| 公司简介 | 上海角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建于2018年,是全球医疗器械法规第三方咨询服务提供者。主营业务有:FDA注册,510K,美国代理人,验厂;CE,欧代,欧洲自由销售证书,MHRA注册,UKCA;TGA注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海牙/使馆认证等,角宿还为医疗器械产业良好经营规范提供技术指导、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合规评估、全球主要市场监管机构注册、国内厂商出口许可、海外代理人等综合性咨询服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