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案编制是在认真、全面阅读,深刻领会、贯彻委托方意图和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编制而成的。
本方案编制的目标是在充分分析目前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设计文件以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形成一份兼具技术性、合理性、经济性的技术方案。
我站工作人员对该工程非常重视,在对该工程进行了初步调查后,立即组织精干的技术力量编写该技术方案。我站承诺若我站有幸对房屋进行监测,我站将发挥在房屋检测和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我站多年在结构检测和监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以优惠的价格、诚恳的态度、优良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严密的管理,为委托方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二章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快速化改造工程基坑周边房屋检测与监测
根据现场工程概况,我站制定了如下工程检测与监测方案。
第三章 编制依据
[1] 行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
[2] 行业标准《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城住字[84]第678号)
[3] 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4] 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0344-2004
[5] 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第四章 检测和监测内容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房屋检测和监测工作内容为三部分:
1.房屋变形与损坏现状的初步检测
在工程施工前,查阅建筑物原始图纸资料,调查建筑建造年代、基本结构体系及建筑物使用情况,调查建筑物的裂缝与损坏现状,测量房屋的现有倾斜状况,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测绘必要的建筑平面图,采用描绘、照片等记录现状,分析评估房屋的完损等级及抗变形能力,提出沉降变形与裂缝报警值,布置沉降、倾斜与裂缝监测点并测量初始状态,提出初步监测报告。
1) 通过调查原设计图纸资料和现场复核,确认房屋基本结构体系,分析结构与基础存在的薄弱环节。
2) 通过调查并复核原设计图纸资料,或直接通过现场测绘,绘制基本建筑平面等图纸。
3).调查墙体裂缝、装饰层损伤、渗漏、风化、腐蚀等房屋内部已有损伤状况以及房屋外部地坪、围墙、台阶、装饰物等的裂缝、变形和损伤状况,并以文字、照片、图示等方式记录。对典型裂缝的部位设置石膏饼等监测标志,并记录裂缝位置、宽度、长度等初始状态。
4).调查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状况及其与监测房屋的位置关系等。
5).在房屋的特征部位均匀地布设沉降监测点,主要布设在墙角位置,采用水准测量闭合回路法,利用水准仪对设置在房屋上沉降监测点的高程确定房屋各沉降监测点的初始高程。
6).在房屋特征部位布设倾斜监测点,主要布设在墙角位置,利用经纬仪测量房屋角点棱线的相对侧移的方式进行倾斜测试,测试房屋各角点的初始倾斜率。
7).根据房屋结构特点、完损状况及相邻工程的可能影响程度制定裂缝、沉降变形报警值。
8).提交包含上述成果的施工前检测报告。
2.后续施工期间的损坏动态监测
拟建工程施工期间,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对房屋裂缝、沉降和倾斜进行监测,当委托方提供的沉降变形或监测的裂缝超过报警值时提出报警。
1).裂缝监测:根据对房屋现状的初步调查和结构分析,布设裂缝监测点,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房屋现场的情况进行查勘,重点是裂缝监测点、施工区域和对变形敏感的位置,出现结构裂缝时尚需补设裂缝观测点。
2).倾斜和沉降监测:在拟建工程施工期间,在各个关键节点期间,对沉降、倾斜等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提出监测报表。
3.地下工程施工结束后的复核检测和评估
工程结束后,全面复核相邻建筑物的裂缝与损坏情况,复核房屋沉降和倾斜率,比较相关裂缝、房屋变形的发展情况,结合该建筑、结构的特性分析受新建工程施工影响的程度,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1).在房屋损伤影响源基本稳定(相邻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后1个月)后,可进行复测。
2).采用文字、图纸、照片或录像等方法,记录房屋构件、装饰和设备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与初始记录作比较,确定监测过程中房屋完损状况的变化情况。
3).计算房屋垂直位移、倾斜的累积总值。
4).分析房屋损坏原因,重点是根据监测阶段损伤及沉降变形的发展状况以及有关计算分析,区分房屋自身因素与相邻工程的影响。
5).根据分析结果,评定房屋的完损程度。
6).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7).提交检测与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