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单店的商圈保护范围如何设定?
为了更好地经营与回收投资,每个单店都应该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商圈保护范围。但在现实中,很多特许人在规定单店的商圈保护范围时,都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比如多少多少公里或多少多少米之内。这其实是一个大大的误区,因为这样的商圈保护规定极有可能对加盟商和特许人、消费者都是伤害。那么,单店的商圈保护范围的正确计算或设定方法是什么?
必须明确,单店的商圈保护范围分为法、商两个方面,商的方面需要事先和加盟商沟通,法的方面则需要明确、准确地写在特许经营合同上。
在商的范畴,单店的商圈保护范畴或大小的主要考量标准是“有效客户量”而非距离。原因很简单,一个单店的能有效、及时服务的客户量是有上限的,单店应主要依据“有效客户量”来确定某区域内能或应该开设的单店数量以及单店之间的地理位置分布或距离设定。原则或理论上,单店的商圈保护范畴应该是单店的zui大“有效客户量”的分布区域。
在法的范畴,单店的商圈保护范围应该明确、准确地写在合同里,描述商圈保护范围的词汇可以是距离(比如:方圆1公里之内、同侧马路左右1公里之内)、行政区域(比如:某县区市行政规划内)、楼层(比如:某楼某层)等。
zui后,在单店的商圈保护范围内,特许人的任何直营店、加盟店、联营店等各种店型都不可以出现,否则,就是典型的内卷。
曾经于8年时间内就在全球开店1200家、在中国的2年多的时间内就签约加盟商上千家、把开店数量飙升至600余家,并一举成为中国咖啡连锁头部企业、风头出尽……“咖啡陪你”还没来得及实现其伟大的干掉星巴克的梦想,就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成为中国特许经营、连锁加盟企业的典型反面案例,其被估值5000多万的88件注册商标权两次拍卖之后也流拍了,“咖啡陪你”被世人彻底抛弃了。更悲惨的是,“咖啡陪你”的创始人自杀。
“星巴克教会中国人什么是咖啡,‘咖啡陪你’教会中国人如何开咖啡店”的传说、《冲到醉后一刻——“咖啡陪你”领jun韩国咖啡市场的秘密》一书都成为了连锁界的谈资笑料。
成功的企业案例各有特色,但失败的企业几乎都有一些共性。
在“咖啡陪你”的短暂寿命里,它几乎踩到了特许经营企业都可能遇到的大量的坑。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每个欲实现万店裂变的连锁帝国梦想的企业和个人都一定要汲取这些用大量丑闻、笑话以及血淋淋的生命换来的教训。
总起来讲,“咖啡陪你”失败的原因或踩的坑有如下这些:
1 、大跃进的盲目扩张。
自2008年在韩国开张di一家店的4个月时间之内,“咖啡陪你”就开了9家店铺,1年之后店面扩展到100家,5年之后,“咖啡陪你”不但进军海外,店铺总数超过1000家。
在中国,“咖啡陪你”自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仅1年时间就突破100家店,2年多后即2014年时店面超过600家,其开店速度远超星巴克等咖啡连锁。这其中的95%是加盟店。
按照笔者的开店数量和直营加盟比例模型,连锁企业的扩张速度是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的:企业自身的资源(包括自己的发展、运营、维护与升级等项资源)、外在市场的约束余支撑(包括市场的容量、消费者的接纳度、法律法规政策的允许等)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与定位。显然,刚进入中国2年多的时间、在2014年的中国咖啡市场环境之下,“咖啡陪你”的开店速度明显地属于超越了自己能力和市场容量的大跃进。这从根子上注定了“咖啡陪你”的后来的败局。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