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流通从前端产地、中端流通生产、仓储、分拣、包装、运输、溯源、再到终端入库、小包装出库、直到末端的签收,长链的组合模式的转运与联运是冷链物流的关键。在转运的环节并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保证食品蔬菜的健康安全,致使食品安全保障较低。
对于生鲜农产品行业来说,由于流通环节众多,流通标准要求较高,在缺乏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产品品质很难得到保证。部分平台会提供食品溯源服务,在经过复杂的流通环节后,也无法确保食品安全。这次北京新发地市场三文鱼案板上检测出的****也许是对冷链物流行业的一个警示。
问题三:区域覆盖不均衡。一般在大中型城市的冷鲜配送行业竞争为激烈,而其它广大城乡地区的市场却有待开发。一般在村镇是没有冷链物流网点覆盖,而其他快递物流一般拒绝配送新鲜时令的瓜果蔬菜。小编在年初遇到一次,从老家镇上快递樱桃,找了很多家快递网点都拒绝,后选择顺丰,顺丰做了一定的冷鲜处理(泡沫箱子+冰袋),网点提前声明不保证及时送到,不保证送到时樱桃还完好。悲催的是等小编收到时,樱桃已经坏了。从这可以看出,冷鲜配送市场在三四线城镇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开发。
针对上述问题,中商咨询集团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专家认为,未来冷链物流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方向一:搭建应急物流体系。
搭建应急物流体系,政府、企业协同保障民生生活,完善供应链上的管理流程,利用全流程信息追溯等技术手段,加强冷鲜产品的质量监管。
方向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水平,加快行业改革步伐。
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更为全面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食品冷链体系建设进程较为缓慢,直接制约了冷链流通率的提高。
在运输环节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
一是冷藏车占比很低,加上质量检验标准缺失,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冷链运输设备利用率不高;
二是非法改装冷藏车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
三是冷链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信息多靠人工传递,效率低下,“断链”现象颇为严重,极大地限制了冷链系统的及时性;四是装卸环节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采用人工搬运的传统方式,机械化水平偏低,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会因为在装卸过程中无法保持低温而造成食品的腐败。
我国应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四化”改革,真正发挥冷链物流的价值和作用。
方向三:培养冷链物流技术人员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从全日制物流毕业的人数大约有20万,但物流人才的缺口高达130万,明显的供不应求。其中,冷链物流人才供给的形势更为严峻,很多企业员工都缺乏对冷链物流技术的深入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冷链系统的建设和操作对化要求很高,需要由的人才来完成,大体包括技术型人才、信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三大类。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客观环境和社会需求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辐射半径、物流时效等冷链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传递到冷链产业中,直接的响应就是:冷库制冷工艺和技术持续完善、生鲜存储温区沿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中商咨询集团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专家认为除了强化监管、落实标准等外,还要加强规划、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针对这一点,我国已经有政策出台,支持并推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了。
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战胜****,冷链漏洞导致的病毒有输入的可能性,仍然值得行业去反思。疫情倒逼冷链物流产业升级,也许是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正所谓“危”中必定孕藏着“机”。中商咨询集团则做好了助力物流供应链产业升级、变更的服务准备。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长时间以来,人类都在与食物的自然变化作斗争:把水果蔬菜码放在地窖、给雪糕盖上棉被、对肉类风干晾晒……直到,我们有了现代冷链物流,让我们吃到新鲜、生冷的三文鱼成为可能。
但被保存的,除了食物,可能还有病毒。事实上,生物样品的运输同样离不开冷链。
近日,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案板被检测出****,案板不太干净,但“三文鱼感染**肺炎”也是个伪命题。在6月16日北京疫情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施国庆称:“进入到污染场所之前的三文鱼,并没有检测出**肺炎病毒。”
“冷链带毒”这口黑锅可以暂时卸下来了。冷链当然是个好东西——你能方便地买到鲜奶、冰淇淋与进口牛排,都要依赖冷链。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冷链已经将过去难以跨越距离的生鲜、冻品消费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