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用工难题如何应对
网上流传着一句,“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如果把青春所指的对象范围圈定在中小企业,那么现实的残酷性无比凸显。有报道称,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的存活时间只有两年半。在疫情持续冲击和不确定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光是撑着活下去就已用尽了所有力气,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原材料、供应链、供需矛盾等各种暂且不说,依靠人员和成本优化方式纾困实属无奈之举,其中招聘难用人难等相关问题也相当引发思考和关注。
有哪些用人难题?
中小企业招聘难
疫情致流动减弱,薪资短板
以工厂为例,人力成本的上升主要表现在,疫情导致工人的区域流动减弱,很多人因为疫情不回来了,于是企业不得不开出更高的工资来招聘。新一代年轻人似乎宁愿风里来雨里去地送快递、送外卖,而不愿意去工厂了,为什么呢?其实无非还是薪资待遇、工作强度、环境氛围、工作自由度等多个维度的考量。
国内外大环境的风吹草动,对于中小企业可能就是飓风来袭,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利润变低...于是,中小企业实际上很难开出更高的工资。增加营收与扩大招聘、提高员工薪资似乎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下,市场加剧洗牌和重新选择,中小企业如何走好用工的步伐,离不开政策的扶持(资金、劳工、减税等层面)、稳就业等措施,从上至下发挥政府、企业、以及的人力资源机构中介组织等的作用。
中小企业用人难
留不住、培养难、高流失
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用工波动性也更加突出。比如企业随着销售旺季的来临,会招募一大波销售岗位,而到了销售淡季时,为了不养闲人会选择优化、竞争上岗的形式。明面来看,这样可以大幅节省用人成本,但后续却引发了从被动到主动的离职潮,以及新员工的招聘、培训、时间等隐形成本也令人头疼。
招到的人才留不住、培养的人才待不久,背后暴露的是较为僵化的层级式管理方式、员工的追求与发展的不被尊重、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不被认同等原因。很多企业感慨,Z世代难招难管,其实还是用旧的一套思维方式来应对新形势下的管理现状,2022了,需要做一些思维上的改变了。就像很多企业在效益不好压力大时,可能会呼喊与公司共苦,勇敢断臂等响亮口号,但熬过了那个艰难时期后,同甘好像和大家又没啥关系了...或者会明面上喊话要优化调整薪资结构,让每一位员工多劳多得,而实际上KPI等指标将变得难以达到...这些做法,其实对于员工安全感和忠诚度的伤害是巨大的。
中小企业数字化难
人力资源数字化工具运用水平较低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数量大、活跃的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却普遍不高。
以人力资源数字化为例,传统的企业在招聘、绩效、薪酬、晋升等往往依赖管理层“经验+直觉”的决策方式,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对HR来说,大量日常性、重复性事务占用其大量精力,工作效率较为低下,难以脱身到聚焦企业核心业务层面;对员工来说,能够通过数字化工具享有及时、便利、有温度的体验,在当下已经成为必答题。
助力中小企业的好帮手?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后疫情时代、尤其特殊时期的招人难等用工需求将更加常见,需要企业增强弹性以抵御风险。当业务波动逐渐成为常态,企业如何既紧贴业务又保持敏捷弹性,做好企业用工风险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而这背后,往往离不开以岗位外包、业务外包等为代表的灵活用工服务助力。
歌德说,“流水在碰到底处时才会释放活力”。聚焦中小企业的用工难题,如果说灵活用工服务方案解决了用人机制的问题,数字化工具则帮助企业更加关注人才的行为和体验。
结合自身情况出发,中小企业除了可引入灵活用工服务,还可以选择以考勤薪税为核心的一体化HRSaaS平台(如上海劳务派遣公司CAIDAO才到云)。SaaS云产品可针对招聘、入职、考勤、薪税等服务模块产品进行“乐高式”分解,随需选择即插即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以此来赋能中小企业穿越周期。
后祝更多中小企业能够迈过暂时的挑战,于时代和市场的洪流中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