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也可从食材、辅材、调味、烹饪工艺等来分类的方式。这边可以看到左边的条线越往上,对冷链的要求、对保质期的要求会更长,更高。
餐饮供应链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包括采购、仓储、生产、配销、库存、营业、供应链这7大模块。
整个供应链就是由节点到链条构成的,本质就是“货物在两个点之间的位移”,不断走向工业化,核心就是在节点中降本,在链条中提效。
预制菜生产半成品或者成品菜,将生产环节前置从而减轻餐厅的压力,打破餐厅的时间空间瓶颈,是餐饮的工业化和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必然。
未来餐饮趋势,将是“无刀厨房”。特别是连锁餐厅,未来厨房不需要进行粗细加工,完全由第三方的央厨和预制菜企业来搞定这些事情。
1、预制菜解决了在家吃饭的一个空白
我们从左边下面来看,主食品单价低,时间也短(指的是配送半径),这个包括像速冻、水饺、面包等等。
再往外圈是一些酱料和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第三圈是预制菜品牌,它的价格带大概就在20~45之间,保质时间在30分钟内。
外圈是餐饮跟外卖,正往餐厅的口味化、体制化方向去发展,它的价格基本上在80元,保质时间在30-60分钟内。
2、预制菜上中下游产业链都已有品牌入场
上游是原材料农业这一端,种植业、养殖、水产以及这些调料品。
中游是生产厂家以及加工厂,如味知香,有蒸烩煮,有速冻食品的安井、三全食品,还有供应链的这一端的蜀海、绿城及贾国龙、同庆楼、王家渡等。
中间是4R产品到下游消费者端口,主要是渠道商以及B端的一些餐厅,团餐企业等等,品牌也可能通过线上商城直达c端消费者市场。
我们做一个简单预测,2023年预制菜应该超过5,000亿,未来5年之内大概率达到万亿市场。
为什么,因为预制菜在B、C两端都有需求。
对B端而言,就是减少损耗。餐厅厨房是拿着商业租金,却干着工厂生意,怎么算得过来帐。门店切菜备货必然增加厨房面积,不止承担房租成本,还有损耗。
快简餐的佳面积模型不断变小,如果5年前是200平方,现在逐渐降到80-12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就是房租涨了要缩小后厨面积。
第二个就是减少动线流程,第三个就是节约空间,这三点是B端的需求。
对于c端的消费者这一块,就是省时、健康和高性价比,现在预热菜比外卖还便宜,这样才有竞争力。
3、预制菜企业注册量正不断增速
中国这几年预制菜行业注册企业正不断增多。2013年到2022,差不多10年间,基本上都是零售行业做预制菜为主。再往上是预制菜批发企业,注册量也逐年增加。
农副食品跟加工业,注册量占百分之6~10左右。餐饮行业做预制菜的还是探索摸索的环节。还有企业跨界预制菜,比如,碧桂园、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