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我们要去做的是消费者洞察。
每个创业者的洞察方式与理解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发现行为,有些人发现需求,有些人发现痛点,有些人发现规律。
我们看到消费品行业每年会上市数十万款商品,能够经受得住市场考验的产品,却寥寥无几,是竞争过于激烈和内卷吗?还是产品的逻辑不对,我想理由有很多,不管什么样的理由,洞察不够准确,可能是一款产品失败的主要原因。
洞察什么?
本质上,就是可以看穿消费者消费的动机与逻辑,并且针对用户的行为,去设计产品与营销的全过程,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用户在发生需求后,会有哪些行为?
概括来说,会分成几个步骤:观察、搜集、比较、判断、决策。
我们要做洞察,就是要基于需求,针对几个步骤把产品和营销逻辑在上市之前全部想好。
为什么要在产品上市之前就一定要想好?
很简单,因为市场上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多如牛毛,如果这几个步骤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产品几乎无胜算。
我们必须要在洞察上下足功夫,找到别人没有找到的需求与痛点,帮助客户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设计不可拒绝的交易理由,来说服和影响消费者,产品才能有可能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
很多人会把洞察与观察混淆为一谈。
观察:对消费者行为的一种记录。通过一些外在的物理属性、行为来记录消费者,比如说年龄、职业、地区、收入、身份、爱好等。
洞察:透过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根据用户的某一行为,看到他背后的逻辑、动机、需求与痛点,以及将要去做的动作。
概括来说,洞察和观察重要的区别是:观察只是记录人们所做的事情,而洞察则是回答人们为什么会那样做。
观察,只能看到事实;洞察,才能发现规律。
只有真正做到了洞察,才能从根本上了解消费者的动机。
叶茂中说消费者的内心就好像冰山一样,你能轻易观察到的只是露出冰面的冰山一角;而消费者的真实动机深藏在冰面下,需要深入洞察才能发现整座冰山。